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铜川: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 构建群众健康安全屏障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1-06-03 08:32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市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要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扎实推进健康铜川建设,不断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基层公共卫生应急服务网络,全面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构建群众健康安全屏障。
  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提升。成立由市政府分管市长担任指挥长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市、区(县)卫健部门和各级医疗卫生单位有200余名专兼职人员负责卫生应急工作。组建152人常态化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专家梯队,2100余人核酸检测、采样队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管理机制、监测预警机制和预案体系基本形成。新冠肺炎疫情率先在全省实现“三清零”。全市配备负压救护车和疫情流调车、洁净采样车、病理标本车12台,医用温控门40个,购置中小型医疗设备80台件。完成6个新冠肺炎定点发热门诊标准化建设项目、4个定点医院传染病区规范化改造提升项目,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12个,依托市人民医院建成城市检测基地,全市每日最大检测量可达3万人份。市区(县)投入5000万元储备医疗应急物资,可满足45-60天满负荷运转需要。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市公共卫生医疗物资应急储备中心、市疾控应急指挥中心和实验中心项目开工建设,耀州区疾控中心和宜君县疾控中心迁建项目完成申报,印台区疾控中心和省职业病防治医院项目完成立项。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投入逐年增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自“十三五”以来人均经费补助标准由45元提高到70元,服务项目由12类46项增加到14类54项。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投入稳中有增。财政每年将艾滋病、地方病、结核病防治、免疫规划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列入财政预算,给予保障。将艾滋病防治经费从20万元增加到60万元。近三年,每年列支60万元提升改造市级疫苗接种冷链设施设备,列支80余万元保障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门诊服药补助。2020年增加90余万元用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项目。
  疾病预防控制水平稳步提高。全市有疾控机构6家(含新区疾控分中心),建立覆盖各级医疗机构的传染病监测直报网络87家,各级疾控机构2小时内能及时处置传染病疫情。多年来我市未发生鼠疫、霍乱、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病例报告,连续46年无白喉病例报告,连续31年无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和炭疽病例报告,连续16年无新生儿破伤风病例报告,连续14年无流脑病例报告,麻疹发病维持在较低水平。2020年全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9种4549例。
  医疗救治能力不断提升。市人民医院、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北中医孙思邈医院创建成三级甲等医院,耀州区人民医院、宜君县人民医院创建成二级甲等医院。建成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救治“五大中心”,成立胸痛、卒中、创伤中心联盟及癌症防治中心。建成省市级重点专科64个,先后成立市超声、病案、麻醉等21个质控中心,市人民医院、北中医孙思邈医院建成国家级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市校合作共建西北大学铜川附属医院、西藏民族大学附属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在铜挂牌成立,全市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基层卫生服务有效落实。在全省率先推行第一村医派驻制度,覆盖全市10个乡镇、90个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断细化,预防接种、结核病、艾滋病防治工作连续3年位于全省前列。全市24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耀州区小丘镇中心卫生院成功创建成二级乙等医院,为全省首家。全市建成孙思邈中医堂128个,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够规范开展10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9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规范开展4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
  妇幼保健工作深入开展。全面完成铜川市妇女和儿童十年规划纲要26项目标任务,孕产妇健康管理率、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分别保持在95%、99%以上,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妇女病筛查率由69.15%上升到92.27%,孕产妇HIV、梅毒和乙肝孕期检测率,HIV、梅毒感染孕产妇治疗率及所生儿童预防性治疗率均为100%。
  精神卫生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市在册管理患者3993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规范管理率、服药率、规律服药率等多项管理指标均达到省级管理要求。全市有精神卫生专科机构3家,设立精神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家。2019年和2020年市财政投入177.8万元对2540名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开展门诊用药补助,进一步减轻了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负担。(记者:李阳)


网络编辑:张泽
信息审核:吕思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