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红色经典永续流传 古镇陈炉闪耀千秋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1-05-07 08:24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陈炉古镇之所以闻名全国,不仅因为它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炉火千年不绝”的窑瓷基地,并享有“东方陶瓷古镇”的美誉,同时还因为它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英雄的热土,是一个激起红色记忆、走进红色之旅的好地方。
  今天,站在印台区东南角这片山巅上,放眼欣赏繁荣美丽的陈炉古镇,倾听着当年红二方面军留在这里的动人故事,着实令人心潮澎湃。
  红二方面军在陈炉

  1937年,为了保卫西安事变的胜利成果,加紧红军部队的建设和训练,为抗日战争做准备,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奉命驻防富平、同官等县。
  1937年2月6日,贺龙、关向应率红二方面军直属机关,由泾阳县云阳镇移驻同官县陈炉镇。当时,设在陈炉镇的县立第二高级小学正放寒假,在陈炉镇联保主任高少峰的积极协助下,部队的驻防得到了妥善安置。贺龙、关向应及司令部工作人员住在这所二高小学内,政治部住在水泉头,卫生部住在马家科,后勤部住在咀头,红军战士都分散住在陈炉镇的群众家里。由于国民党长期的反共宣传和恐怖政策,广大群众还不能正确认识红军,因而,不敢接近红军。为了广泛地发动群众,建立起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同时,也为了消除群众对红军的误解、误会,红二方面军广大干部、战士利用军政训练的间隙,深入到群众之中,同群众拉家常,为群众担水、扫地,并告诉群众: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受苦受难的劳苦大众自己的队伍。并积极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宣传抗日救国的革命道理,宣传红军全心全意为劳苦大众服务的宗旨。红军的剧团经常在二高小学的大操场上为战士和群众演唱新戏、新歌。
  红二方面军和群众相处亲如一家,时时处处为群众着想。红军司令部开始住在二高小学,当贺老总得知学校未能按时开学,是由于司令部住在学校时,便立即将司令部搬到陈炉镇湾里任家,使学校尽快地开了学。
  红二方面军在陈炉镇期间,正值陈炉瓷业萧条产品滞销的困难时期,加之当年春荒严重,人民生活十分困难。红军为了帮助群众解决吃粮困难的问题,一方面让部队请当地的群众做饭(部队南方同志多,不会做北方的面食),让做饭的人全家同红军一块吃饭,先解决一些群众眼下揭不开锅的问题;另一方面让部队到陈炉镇以外的地方去筹集军粮,把筹集回来的原粮发给群众加工。在群众加工原粮时,红军规定群众每加工一百斤小麦,交面粉五十二斤,其余部分归群众自己所有。就这样,红军帮助陈炉镇的群众顺利地渡过了春荒。
  为了广泛发动群众,建立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红二方面军来到陈炉后,在二高小学操场上召开了军民大会。贺龙、关向应等红二方面军领导参加了此次大会。会上,贺老总向陈炉群众分析了中国目前的革命形势,宣讲了中国共产党“国共合作,一致抗日”的政治主张,号召陈炉群众积极行动起来,投身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去。贺老总热情洋溢的讲话,极大地鼓舞了陈炉人民的革命热情。
  1937年3月8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党员代表大会在陈炉召开。贺龙主持会议,关向应、任弼时、王震、李井泉等领导出席了大会。会上,任弼时作了政治报告。大会总结了红二方面军长征以来的历史经验,讨论研究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通过了红二方面军党代会决议案,选举了出席陕甘宁边区党代会的代表。红二方面军的这次党员代表大会,贯彻了党中央的政治路线,分析了形势,统一了思想,有力地促进了全军上下一致转入抗战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出现新局面。为了早日开赴抗日前线,贺老总抓住有利时机,在陈炉对红二方面军进行了短暂的整训。与此同时,贺老总安排部队抽调干部、战士组成工作队,义务为陈炉地方教员和知识分子开办新文化学习班,在他们中间宣传抗日政策和革命道理;还在陈炉周围、同官与富平交界地域,广泛宣传我党抗日救国政策和减租减息政策,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唤醒了边区民众共同抗日的革命意识。这一时期,陈炉街头贴满了“一切为了抗日”“抗日高于一切”等大幅标语,当地热血青年踊跃报名参军参战,红军队伍得到迅速补充和壮大。

  “我的父亲是地下党员”


郭孝明老人重温入党誓词

  “那时候,我的父亲是名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我忘不了红色记忆,我要把红军精神传承下去。”在近期的采访中,印台区陈炉镇83岁的郭孝明老人自豪地给记者讲他家的红色故事。
  郭老1938年出生,他和他的父亲、弟弟、妻子、儿子、孙子都是共产党员。虽年已耄耋,但回忆起当年父亲郭青华加入共产党和红二方面军在陈炉镇“红色守望”的故事,郭孝明老人有着说不完的话,那段被时光淹没的历史逐渐清晰。
  “贺龙老总关向应,率领二军司令部。来到陈炉散火种,陈炉、城关、立地坡。贺总住了两月半,宣传政策和路线。组建抗日救国会,建立同官委员会……”郭孝明编了很多类似的顺口溜赞扬红二方面军。他说,父亲是一名地下党革命者,他几十年的革命生涯是和党的隐蔽斗争史紧密连在一起的。郭老说,他的父亲曾经讲,1937年2月,贺龙、关向应等率领红二方面军司令部、政治部等直属机关,从泾阳县云阳镇移驻同官县陈炉镇后,十分重视地方党组织的建设,工作,曾在同官县城、黄堡、红土和陈炉等地,建立了11个党的支部,发展了53名党员,并于1937年4月,在陈炉镇建立了地方党组织的第一个工委——中共同官临时工作委员会。父亲就在那时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成为一名联络员。
  郭孝明说,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白天父亲在家里做陶瓷,夜晚在家里写好共产党的宣传标语后出去张贴,还要传递情报,交通工具全凭两条腿。如果有重要的情报就必须连夜出发,一点都不能耽搁。不管遇到多大困难,父亲也要想方设法把任务完成,然后再返回家里待命。
  郭孝明说:“父亲是一位合格的老党员,他引导并培养家人对农民的感情,经常告诉家人要听党的话、跟党走。父亲时常追忆起那段历史,也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新生活。他经常嘱咐我们兄弟好好做人,做一个正直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他从来没有豪言壮语,更不会夸夸其谈,一辈子堂堂正正,挺直腰杆做人。父亲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人要知足,事要做好。’直到今天,父亲的这句话一直是我们兄弟的座右铭。”
  “在那艰难的岁月里,父亲克己奉公、勤奋忘我地工作,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是我步入社会唯一遵循效法的做人准则。”正因为郭青华的言传身教,参加工作后郭孝明能和同事打成一片,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1956年,郭孝明参加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7年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时还积极鼓励身边的亲朋好友入党。
  郭孝明说:“我把我的一生都交给了党,作为陈炉人,应知陈炉事。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将这段历史讲述给更多的后人听,让红色爱国主义精神在这片土地上永远传承。”
  红色基因代代传


“小红军”讲述革命历史

  走进陈炉红军小学,随处可见红色印记,“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几个红色大字格外耀眼,操场上耸立着“红二方面军在陈炉纪念碑”,过道走廊张贴着革命英雄的画像……
  校长赵增利介绍:“这所学校始建于1922年,迄今已经走过了99年,当时叫同官第二高级小学,1937年贺龙元帅率领红二方面军来到陈炉,当时学校放寒假,指挥部就临时设在这里。现如今,陈炉红军小学设有6个教学班,43名学生,红色基因代代传,红色文化育新人。”
  用红军的军装样式做校服、设立“恩来”班“雷锋”班……陈炉红军小学实施红色文化育人工程,扎实做好学校建设工作,组织开展“新生入学纪念碑宣誓”“永远传承贺龙心愿”等红色品牌德育活动,开展读红色书籍、观红色电影、讲贺龙故事、邀请老红军来校讲革命故事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使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永放光芒。
  “寒假结束后,第二高级小学并没有开学,贺龙问询得知,当地群众怕开学打扰司令部办公,随即他让通知学生第二天上课,司令部也搬离了学校。红二方面军离开陈炉时,贺龙留下了200块大洋,叮嘱要把学校办好……”红二方面军展馆里一名小学生用稚嫩的声音向前来参观的学生及家长讲述着动人的革命历史故事。
  陈炉红军小学充分发挥红色教育基地的作用,深挖红二方面军在陈炉的革命岁月内涵。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先后有近110多个单位3000多人次前来参观学习。“看到鲜红的旗帜和穿着“红军服装”的孩子们,很容易就会想到红军官兵为革命胜利浴血奋战的那些故事,潜移默化受到英雄们的熏陶,激励着我们为民服务、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前来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纷纷感叹。
  2019年5月7日,中国工农红军陕西铜川陈炉红军小学授旗授牌仪式举行,陈炉红军小学成为了我市第三所红军小学。陈炉红军小学成为了千年瓷都——陈炉古镇的一个红色地标,照亮了无数青少年不忘初心、努力学习的成才成长道路,也激励着一代代人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繁荣的古镇 幸福的人民


  今年春季,对于陈炉镇来说是个多雨的季节。但连绵不断的小雨并没有挡住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古镇游玩。瓷片路、罐罐墙,古朴的小镇在樱花、丁香、牡丹、碧桃等珍贵花木的映衬下,宛如一幅意境深远的油画,生活在这油画般美景中的人们是何等的惬意。
  近年来,在国家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大背景下,陈炉镇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大力发展旅游业,对古镇的保护和建设工作成效显著。陈炉古镇现已创建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20年,陈炉镇接待游客55.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408亿元。全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8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4万元。旅游业已经成为助力陈炉镇镇域经济腾飞的主要产业。
  4月25日中午,在古炉陶家乐,来自西安的刘先生一家人吃着香喷喷的农家饭。刘先生说,他和朋友经常到陈炉来逛,每次都会住上两三天。陶家乐老板张广东告诉记者,自2015年营业以来,生意一直不错,除了每年的元旦到春节淡季期间外,其余时间几乎每天都有客人,他的七间客房经常爆满,曾经一天给二百多名游客做过饭。现在不出门就能挣钱,比打工的收入不知强了多少倍呢。目前,陈炉古镇有这样的陶家乐34家,陶瓷作坊14家。
  提起陈炉群众的幸福生活,镇长王永辉说:“陈炉人民传承红色精神,不畏艰难困苦,积极进取,创新发展,近年来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大大提高。陈炉镇正以古镇为中心,以周边农村为点位,多点位开发,连点串线,串线成面,充分传承陶瓷文化,挖掘当地民俗文化,促进镇域旅游发展,走好全域旅游时代的乡村振兴路。”
  当前,陈炉镇正将双碑特色街区纳入建设规划。特色街区以陈炉深厚的耀瓷文化、民俗文化为主题,集餐饮、购物、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规划总用地面积6.27公顷,建设内容囊括了展览中心、耀瓷工艺坊、印象陈炉田园客栈、印台人家民俗风味坊、商务酒店住宿及艺术街区。街区的建成将进一步拉伸陈炉古镇景区的发展空间,提高景区承载力,极大提升了陈炉古镇的综合实力。(记者:张军平、冯洁、郭颖、李由)


网络编辑:李怡莎
信息审核:薛红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