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文旅惠民,滋养百姓幸福生活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1-01-18 08:53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在铜川书画公园,欣赏唐装游园、旗袍走秀、喷泉景观,微风拂过脸颊,舒服又惬意。
  在铜川博物馆,流连于一个个文物之间,与古人对话,感受千年的智慧。
  在阳光广场,“最嘹夜铜川”第27届消夏广场系列文化活动轮番上演,市民在家门口便能享受文艺盛宴,大饱眼福。
  在乡村文化小院,村民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学习刺绣、舞狮、书法、绘画、剪纸等,不亦乐乎。
  盛夏时节,漫步于陈炉古镇的瓷片路上,伸手触摸岁月雕琢的罐罐墙,诉说当年十里窑厂的盛况。
  寒冬时分,行走于《溪山行旅图》原景地的溪山胜境景区,蓝天、冰瀑、山峰等交相辉映,绘就了一幅冰雪奇缘的美丽画卷。
  ……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内在气质,彰显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文化也是人的精神财富,慰藉和涵养人的气质。近年来,我市坚持以文载城、以文化人,深度挖掘文化旅游资源,激发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发展活力,不断提高剧院、博物馆、文化中心等场馆使用效率和运营水平,高水平办好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创新性地探索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建设,持续做优公共文化服务,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让铜川成为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魅力之城。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场馆运营水平
  2020年下半年,大型秦腔新编历史剧《李白长安行》和反映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乡村脱贫致富题材的音乐剧《春满铜城》先后在铜川剧院和铜川工人文化宫演出,铜川千余名观众观看,大家感叹,像这样高规格、高品质的文化盛宴时不时也能在家门口观看了。
  文化是城市的精神和灵魂,也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发展文化事业,首先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近两年,我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不断健全,先后建成了工人文化宫、铜川剧院、铜川博物馆,全市公共文化场馆增至63个,便民书屋增至37个。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也得到进一步整合,469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已经成为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功能为一体的公共服务综合平台。2019年,投资224万元为112个贫困村配备了器材设备,加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设备。在下一步基层文化旅游融合服务的探索上,我市将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总体思路,以构建适应群众需求的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积极指导试点单位做好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工作,总结经验、推广成果,全力推动我市文化旅游资源共享和整体效能提升,更好地为群众提供高品质的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
  
  搭建舞台 烹调文化盛宴
  去年12月,从第九届陕西省艺术节群星奖决赛传来喜讯,我市选送的小品《归来》和曲艺作品《一切为打赢》脱颖而出,荣获了本届群星奖。群众文化品质不断提升。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更是关系民生的幸福指标。近年来,我市围绕“消夏纳凉广场文化活动”“我们的节日”“今晚我登台”“360°看铜川”等文化活动品牌,组织实施文艺活动,惠民力度持续升级。2020年以来,我市扎实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建设,完成400场政府购买公共演出。面对疫情影响,我市不断丰富文化产品供给,创新安排精品文化活动,让市民和游客在赏美景休闲之余感受文化魅力。组织了“书画公园•最美瞬间”摄影展、360°看铜川陕西省阅读摄影邀请展、好书•为你朗读分享会、纪念5•23、文明游园志愿服务、少儿书画展、非遗产品展等系列特色文化活动,为文化铜川增添文化韵味。
  为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扩大文化惠民服务半径,市文化和旅游局还创新服务方式,从2019年7月1日开始,对每场政府购买公共演出进行网络实时直播,有效提高了群众参与率,这一做法得到省文化和旅游厅充分肯定,并在全省进行推广。为探索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建设,2020年8月,市文化和旅游局启动文化小院建设,拟对10个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文化小院予以建设资金奖补,完善乡村文化治理体系,推动乡村本土文化繁盛。
  为了更好地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以文化惠民助力脱贫攻坚。近年来,我市连续开展文化进万家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美术扶贫小分队、摄影扶贫小分队,合唱协会、书法协会等文艺骨干先后在全市部分乡镇、乡村,开展义写义画送春联活动,义务为贫困户和乡亲们拍摄“全家福”,并通过歌声和舞蹈把欢乐传递到千家万户。  

  文化旅游体育产业集群,助力高质量发展
  2020年3月,从陕西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旅游厅传来喜讯,我市耀州区唐宋陶瓷文化产业基地被认定为陕西省文化产业重点园区,药王山文化产业基地被认定为陕西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陕西火凤凰艺术陶瓷有限责任公司被认定为陕西省骨干型文化企业。9个月后,耀州窑文化基地被确定为省级文化产业重点园区,印台区金锁关石林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被评为省级骨干型文化企业。
  近年来,按照创新发展理念,我市围绕打造千亿文化旅游体育产业集群,强基础,促发展,景区建设上水平,质量不断提升,金锁关石林景区、陈炉古镇景区创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域旅游发展基础筑牢,全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设立2亿元的铜川文化旅游发展基金,全年新增文化旅游体育企业66户,创建省级特色旅游名镇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个,入选全国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2个。建设铜川市文化旅游体育产业招商平台,平台上线冰雪、康养、温泉、民宿、文旅体融合等项目10类。制定印发《铜川市文化旅游体育产业招商工作方案》,成立文化产业、体育产业、重点景区和文化旅游体育融合项目4个招商工作组,下设12支小分队,积极推进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
  文化体育融合大发展,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奖补办法(试行)》,铜川首部本土电影《我在耀瓷小镇等你》在全国院线上映,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全国射箭奥林匹克项目锦标赛暨奥运选拔赛、铜川照金半程国际马拉松赛等,推进了文化旅游体育融合。2019年文化旅游体育综合收入突破150亿元,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22.9%。(记者:原玉红、张梦焕、焦悦)
  
  文旅融合让城市更具活力
  记者手记
  岁末年初,尽管冬季严寒,但在铜川,室外照金、玉华宫冰雪游依然火爆,室内铜川博物馆探秘人群络绎不绝,铜川工人文化宫历史剧、音乐剧文化饕餮盛宴不断上演。近年来,铜川坚持以文载城、以文化人,深度挖掘文化旅游资源,激发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发展活力,着力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通过丰富内容供给、盘活既有资源、提升惠民力度,文旅融合正呈现勃勃生机。
  文化“家底”雄厚,人文气质凸显,文旅融合向纵深发展。丰富的人文资源、浸润着历史文化气韵的地方,总是格外吸引人。在铜川,陈炉古镇的陶瓷在无声地诉说当年十里窑厂的盛况,成为旅游者向往的地方;《溪山行旅图》原景地的溪山胜境景区承载起人们对“世外桃源”的想象,吸引着众多游客慕名前往;唐初三代帝王避暑行宫玉华宫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目的地;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红色文化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前来听党课、学党史……旅游和文化的深度融合丰富了旅游内容,提升了旅游文化内涵,在铜川,旅游不再是“到此一游”式的“打卡”,而成为一场深度的文化体验。
  文艺精品创作大繁荣,群众文化品质不断提升。2020年,我市选送的小品《归来》和曲艺作品《一切为打赢》荣获第九届陕西省艺术节“群星奖”;高规格、高品质的文化盛宴大型秦腔新编历史剧《李白长安行》、音乐剧《春满铜城》在家门口上演;铜川首部本土电影《我在耀瓷小镇等你》在全国院线上映,大型文化项目成绩骄人。耀州区小丘镇农民何改荣团队拍摄的微电影、新区玉皇阁村村民孙爱侠拍摄的美食小视频等群众自发性文化产品广受欢迎……铜川人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艺作品百花齐放,文化产品琳琅满目,营造出铜川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
  文化旅游体育产业集群大发展,全域旅游发展基础牢。花溪谷景区创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战国魏长城景区创建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新增市场主体514家,新增文化旅游体育企业53户,创建省级特色旅游名镇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个,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1个。文化体育融合大发展,创建省级旅游研学基地4家,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全国射箭奥林匹克项目锦标赛暨奥运选拔赛、铜川照金半程国际马拉松赛等。铜川新兴文旅业态正在发展,淡季旅游瓶颈不断突破。
  如今,铜川文旅融合的图景正向纵深铺展,“诗与远方•文化铜川”的故事越来越精彩,城市更具活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逐渐实现。我们可以展望,铜川未来文化与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为群众幸福生活“加码”,让群众内心的幸福感爆棚。(记者:张梦焕、焦悦)


网络编辑:薛红娟
信息审核:张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