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我市综合发力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新高地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1-01-07 08:57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2020年以来,我市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坚持目标导向,突出问题导向,在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强化制度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市营商环境得到显著优化,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刀刃向内”强化制度革新。以全国全省先进做法为标杆,坚持“刀刃向内”,勇于机制创新,流程再造。面向全社会全方位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大家谈”,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建议诉求。在出台年度工作要点的基础上,落实落细各项任务,颗粒化分解137项具体工作。在县处级领导中开展“包项目、包企业、解难题”活动,着力为企业经营和项目落地排忧解难。为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细分国家实施意见54项具体任务,由20个牵头部门推进落实。对标年度重点工作,出台2020年度全市优化营商环境考核办法,为各项任务落地落实提供了评价依据。通过一系列政策、制度引领,保障中省市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决策部署得到有力贯彻。
  创新改革走“新”更走“心”。以解决“痛点堵点难点”问题为出发点,创新用心推出一批典型做法,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突破时间、空间限制,为群众提供24小时政务自助服务,让群众和企业办事“零跑路”“不见面”。实行重大项目立项审批保姆式全程跟踪办,提供“点对点”“保姆式”服务,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程“一对一”。首创办税“实体+自助”一站式服务,率先在全省实现“一窗通办”全覆盖。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缩减项目落地时间,降低企业审批成本,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效率。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报道了我市税务服务“点对点、面对面、一对一”,充分释放税收优惠政策和服务的“双重效应”。
  十大行动促营商环境再提速。《优化营商环境十大行动方案》实施以来,通过持续发力,不断巩固提升,各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积极探索“互联网+登记”模式,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审批管理系统在全省率先实现区县全覆盖,持续出台40多项配套制度,项目全周期的审批事项时间压缩59%,材料压缩40%,审批环节减少30%。将企业供水供气供暖办理压减到3个环节,报装和行政审批时限压缩到8个工作日内。办电环节将原有高低压分别压减至4个和3个。全省首家试点建设供电服务指挥中心,每月跟踪解决客户用电问题,促进项目建设早日投产。通过延时办理、上门服务、容缺受理、代办帮办等举措,解决企业办理登记时遇到的难题,2020年共办理各类不动产权证书26576本,抵押融资48.66亿元。打造金融供应链服务新模式,“一企一策”精准对接,为700余户(次)企业提供金融服务10亿元。采取发放优惠利率贷款、不收取中间业务手续费等手段,有效压减企业贷款成本,银行业机构为企业达产达效新增贷款投放47.25亿元,支持市场主体11081户。“全程网上办”事项达到372项,152项事项“最多跑一次”,全市非接触式办税渠道业务量占比达90%以上,电子税务局总业务办结率达99.7%。严格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减轻运行成本3.53亿元。加大“容缺办理”力度,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2020年前三季度,完成外贸进出口额4.2亿元,同比增长114.3%,增幅位居全省第一。
  让获得感“看得见”“摸得着”。通过大力推行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有效解决了营商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让企业和办事群众的获得感“看得见”“摸得着”。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打破以往企业登记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了开办企业“不见面”,刻制印章“零费用”。对社会关注的工程领域36项审批事项推行标准化审批,出台《铜川市并联审批管理办法》,推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线上办理、限时办结”,国有和社会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由原来的200多天压缩至目前的95天和70天。便民服务“一网通办”率达到90.13%,“最多跑一次”事项超过200项,100项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实现全省通办。推行套餐式“一件事一次办”审批新模式,联办事项达70余项,市级、区县新生儿出生“一件事一次办”实现全覆盖。通过“24小时自助不打烊”服务、政务专递等方式实现了企业群众“最多跑一次”。
  2019年和2020年,我市蝉联“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城市”称号,投资影响力和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十四五”时期全市将加大市场主体保护,优化市场经营环境,强化监管执法,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全力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五大专项行动,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联系机制,狠抓优化政策落地见效,聚焦关键环节,切实解决企业最关心、最现实、最紧迫的堵点难点问题,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流环境保障。

(记者:李由 通讯员:刘涛)


网络编辑:薛红娟
信息审核:王宇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