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 收获优良天数居关中市区前列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0-12-23 09:11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12月22日,记者从我市举行的“加速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发布会第六场——“精准施策攻坚克难全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十三五”以来,市生态环境局精准施策,攻坚克难,基本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根本好转,让全市人民充分享受到了生态环境改善的喜人成果。
  环境空气质量逐年改善。“十三五”期间,累计实施“煤改气”“煤改电”清洁能源替代12.8万户,拆除燃煤锅炉750台1029蒸吨,减煤21.9万吨;建筑工地和道路抑尘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城市主干道和国省干线公路机扫率达95%以上,城市建成区扬尘污染物排放下降15%;完成“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263家;淘汰黄标车及高排放老旧机动车7259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焚烧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实施国土增绿植树造林42.82万亩,与2015年相比,环境空气质量主要指标实现“一增五降”(优良天数增加,PM10、PM2.5、SO2、NO2、CO浓度下降)。
  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十三五”期间,桃曲坡和柳湾两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宜君县西河水库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划定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54个;全市8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3个国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5个市控断面水质不断提升;17家医疗机构和38家涉水工业企业污水全处理,日处理污水约14万吨;完成漆水河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基本实现长治久清目标,成功入选全国第三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今年4月,国家生态环境部将我市列为全国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试点城市,围绕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谋划“十四五”期间全市水环境质量提升相关项目75个,总投资约144.08亿元。
  土壤污染防治系统推进。“十三五”期间,我市以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为目标,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全市农用地详查和企业用地调查圆满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全部划定为优先保护类,9家企业纳入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有效保护了146.85万亩耕地;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共涉及28个镇240个村,受益人口26.29万人;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和有效管控村庄达100%。
  青山保卫战全面推进。按照全省统一部署,从2019年起开展青山保卫战、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勘界定标工作,构建生态环境监测评估体系,建设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环境大数据管理平台,开展自然保护区专项整治、“绿盾”自然保护地专项行动,核查销号98个点位,开展建设项目专项整治,累计恢复治理历史遗留矿山7885亩、生产矿山3385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8平方公里。
  污染减排成效明显。“十三五”期间,我市以改善环境质量为重点,通过上工程、调结构、强管理等措施,落实了121个水环境减排项目、109个大气环境减排项目,连续四年超额完成了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经预测,2020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污染物分别较2015年削减10.98%(9%)、12.12%(9.3%)、16.75%(15%)、21.07%(20%);提前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目标,排污许可证核发及全行业清理整顿工作稳居全省前列;编制2015—2018年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每年度获取基础数据12万余个。
  截至12月20日,省考指标中,我市收获优良天数278天,同比增加18天,PM2.5浓度为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7%,居关中市区前列;岔口国考断面水质有望达到地表水Ⅴ类年度目标;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污染物减排目标任务有望完成;全年未发生重特大环境安全事件。(记者:郭璇)


网络编辑:张泽
信息审核:吕思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