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一座因爱而温暖的城市。
在这个城市中,有一群辛勤的“园丁”,他们用一次又一次的志愿服务,让铜川这座城市显得格外温暖。
小善渐而大德生。近年来,我市在深化精神文明建设中,持续强化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志愿者队伍持续壮大,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志愿服务品牌效应日益彰显,志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服务领域更加广泛,社会正能量不断凝聚,文明新风尚蔚然成风。
点滴善行 汇聚暖流
近日,省委宣传部、省委文明办等11家部门公布2020年陕西省志愿服务“四个最美(佳)”先进典型名单,我市7个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榜上有名。
耀州区邻德社区志愿服务队张兰是这份获奖名单上的一员。一处简单的门店,做足护、修脚、手护、修护灰指甲……面带幸福笑容的老人进进出出,这里成为周边老人常去的“健康基地”,老板兼员工都是张兰一人。
“张兰这娃实诚得很,人善良,做事细心,我和老伴常年有腿病,有时疼得晚上睡不着,就来这做做足疗,疼痛缓解得多了。”顾客这样说。
在日常工作中,有时碰到来自农村的妇女和老人,她只收一半的钱,有时遇到没钱坐车的群众,张兰还给贴赔路费。对于残疾人和身体有病的老年人,她便亲自到家里修脚、治疗脚病。
每月张兰都会选择两个周四帮扶日,开车到庙湾镇瑶玉村、贺庄村,孙塬镇贺咀村等村的独居老人和贫困户家中送去米面油和生活用品,帮他们打扫卫生,做饭洗衣服。张兰说:“农村人,都不容易!”
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张兰只是我市众多志愿者的一个缩影。
在全省扶贫扶智现场会、第29届书博会铜川分会场、九月中国好人榜发布等重大活动现场,千余名志愿者迅速上岗,统一身穿红马甲,手执文明交通牌,不厌其烦地引导司机礼让行人,倡导文明出行、安全出行,带动群众积极响应文明礼让各项要求…….
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已成为广大市民的共识。他们用负责的态度、勤勉的付出、贴心的服务和真挚的笑容,让更多的市民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气质和温度。
小小志愿者 接力好人城
“叔叔阿姨,这是垃圾分类的资料您看看。”“爷爷奶奶,把垃圾进行分类,不但能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新区文家明德小学的小小志愿者们兴奋地穿着红色志愿服,走进社区热情洋溢地向身边人分发宣传资料并耐心地讲解着。小朋友们认真读着题目,居民也认真作答,偶有答错的也在宣传员的纠正下记住了正确的分类知识。
小小志愿者,接力好人城。近年来,我市广泛开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雷锋志愿服务等“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形成了“崇德尚善·翰墨铜川”“情暖童心”“太阳花工程”“法治护航·伴我成长”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品牌。
关注农村孩子缺少暑期活动的现状,就是让志愿活动的爱与温暖循环。
2019年,市青春驿站综合发展中心主动对接西安文理学院支教队,组织14名大学生志愿者到耀州区石柱镇和瑶曲镇“铜小青”之家,为110名农村儿童提供为期1个月的“红色基因·快乐暑假”支教服务。孩子们借助这个机会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还掌握了生活小技巧。
“选择做志愿者就是为了给农村的孩子带去快乐,以后有这样的机会,我还会主动参加。”已经连续两年参与支教活动的志愿者卜雨薇说道。
抗疫志愿者 大爱暖人心
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市全民行动,党员干部、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各界人士纷纷以志愿者的身份捐款捐物,齐心支援抗击疫情一线。
“师傅,你们辛苦了,来吃口热乎的吧。不要钱,免费!”众多餐饮店志愿者为交警、巡警、环卫工人、大巴司机、出租车司机等提供免费早餐。
印台区各社区志愿者组建“快递代步者”,为隔离者和医护人员代购生活用品。在城市公用交通受限的情况下,他们主动组建爱心车队接送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广大志愿者积极行动起来,主动开展疫情防护知识宣传、体温测量,在一线了解实情、摸清底数,在一线解决问题、抓好落实,在一线关心群众、排忧解难,用那一抹鲜艳的“志愿红”温暖了文明城市万千人的心。
据统计,疫情期间,全市18.2万人次志愿者参与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中,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值守、体温检测、代步代购等志愿服务活动,防控物资、生活物资累计捐赠约合人民币36万元。
近年来,市委文明办常态化推进各类志愿服务工作,积极安排落实各项工作,成立全省首个市级志愿培训学院,举办16期培训班。目前我市共有963个志愿组织、10万多名注册志愿者活跃在城市小区、乡村路口、街巷角落,全市72家社区建立了志愿者服务站。
在铜川,无论是扶贫帮困,还是助医助学,无论是活动服务,还是邻里守望,有群众需要的地方就一定有志愿者的身影,就一定有爱和温暖存在。(记者: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