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应保尽保 应兜尽兜

我市多措并举织密织牢民生保障安全网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0-11-30 09:24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11月26日,记者从我市举办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新闻发布会市民政局专场上了解到,近年来,我市以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为目标,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抓手,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充分发挥最低生活保障及特困人员供养制度的基础性作用,织密织牢了民生保障的安全网。
  目前,我市农村低保保障标准为4350元/人年,城市低保为600元/人月,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为低保标准的1.3倍,农村为6100元/人年,城市为780元/人月。截至10月底,我市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2829户29254人,发放保障金9956.54万元,其中:城市低保5250户10981人,发放5352.93万元,农村低保7579户18273人,发放4603.61万元。保障特困供养对象1514户1577人,发放资金1370.552万元,其中:城市特困116户118人,发放144.552万元;农村特困1398户1459人,发放1226万元。实施临时救助29182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2034万元,其中:为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实施临时救助7833人次,发放资金544.621万元,切实做到了“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积极制定各项政策及工作方案。市民政局始终把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建立了局领导包联区县制度,定期召开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工作推进会,先后印发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排查对象、时间节点及工作要求,重点对未脱贫户、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及重病重残非贫困户逐户进行摸排。扎实开展“三排查三清零”工作,全市2527名未脱贫人口中,2475人已纳入民政兜底保障范围,占全市未脱贫人口总数的97.9%,其他人员由扶贫部门协调落实其他帮扶措施脱贫,切实兜住兜牢了兜底保障最后一道防线。
  狠抓政策落实,全面提升兜底保障工作水平。一是农村低保方面,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村低保扩面工作,合理提升农村低保覆盖面。截至10月底,全市共保障农村低保7579户18273人,较2019年底的5101户12686人净增2478户5587人,农村低保覆盖率由3.48%提高到4.98%。二是特困人员供养方面,照料护理标准依据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结果和服务需求分为三档,护理标准为所在区县最低工资标准的25%、15%、10%。同时,集中供养特困人员402人入住我市6所敬老院;分散供养1175人,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逐人签订委托照料服务协议,全面落实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监护责任,确保“平日有人照应、生病有人看护”。三是临时救助方面,将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和个人全部纳入临时救助范围,积极落实“分级审批”“先行救助”和“一事一议”等工作要求,有效发挥临时救助救急难、防返贫功能。截至10月底,全市共实施临时救助29182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2034万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了10195人次772.11万元,救助人数及救助资金分别增长了54%、61%。四是残疾人两项补贴方面,截至目前,全市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33570人次,1-9月共发放资金2011.464万元。
  综合施策推动救助工作。全面建立了未成年人“三级保护网络”,形成了独具铜川特色的“太阳花工程”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品牌,开展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有力保障了全市1074名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合法权益。2020年1月1日起,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养育标准从700元-1000元/人月提高到1000元-1400元/人月,及时下拨儿童福利专项资金,保障了儿童的基本生活权益。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工作,2016年以来,全市共有364个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640.783万元,受益贫困人口6.5万人。在全市农村设立爱心超市331个,建立了爱心超市“以奖代补”机制,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积极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社会融入工作,探索建立了“两服务一公开”制度,向搬迁户逐户发放了便民服务卡,便于搬迁群众在遇到困难或需要办理事项时,能及时与工作人员取得联系,极大地方便了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
  加强督战督查,形成工作合力。为深入推进各项兜底保障政策落实落细,各成员单位明确任务,夯实责任,形成合力。积极加强与成员单位在数据、政策、对象等方面的衔接,统筹推进社会救助工作。同时,市民政局班子成员分别带队多次深入各区县,对区县兜底保障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对发现问题,点对点下督办单,限期整改,确保我市兜底保障工作不漏一户一人。(记者:段海洲)


网络编辑:王宇兴
信息审核:薛红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