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辉煌“十三五" 奋进新时代

聚焦产业集群 推动高质量发展

——全市产业集群发展综述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0-09-28 08:28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开栏语:“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市坚持协同创新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协调融合,提升发展整体效能;坚持绿色永续,推进美丽铜川建设;坚持共建共享,带领全市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人民生产生活发生喜人变化。即日起,铜川日报开设“辉煌‘十三五’奋进新时代”栏目,集中开展“十三五”成就宣传报道,多用事实和数字说话、用群众切身感受说话,充分展示“十三五”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发展成就,讲好精彩故事,传递发展信心,生动体现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召开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近年来,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和繁重发展任务,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谱写铜川新时代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通过规划布局、政策牵引、产业植入和项目带动,产业新型化、集群化态势正在加速形成,为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系统谋划确立产业定位。聘请国内外顶尖团队,利用近五个月时间,深入实际调研,深化市情认识,提出了产业高质量发展定位及路径。以创新驱动加速补齐工业、服务业和城市经济三大短板,立足传统产业优势,培育清洁煤炭、绿色水泥、高端铝合金、电力及装备企业、新型建材企业、食品加工、建筑等大企业大集团,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坚持集群化方向,以打造航天科技、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陶瓷、文化旅游体育产业集群为战术路径,加速培育新动能,再造发展新优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着眼发展“三个经济”,加快建设区域交通、商贸、教育、医疗、文化中心,积极融入大西安都市圈,打造关中平原城市群新的增长极,形成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规划引领优化产业布局。以规划引领明晰思路、提振信心,扎实开展规划大会战,解放思想、凝聚共识,今年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国土空间规划等各类规划50余个,深化路径研究和项目支撑。坚持“一区一策”“一县一策”,进一步明晰了各区县、工业园区的发展定位和产业方向。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用足用好省级支持县域经济和城镇发展试点专项资金,持续推动县域经济争先进位,打造县域经济绿色转型发展先行区、幸福产业发展示范区。支持王益区、印台区加快城市“双修”“三疏”进度,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持续推进新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加快新耀连接带、南北市区连接带等重点区域产业布局,支持董家河镇、黄堡镇等10个基础较好的建制镇建设大型现代化居住社区,着力构建“以产促城、以城兴产”新格局。大力实施城市人口“增容计划”,以比较优势增加全市常住人口。
  政策牵引推进产业发展。出台了农业增效、工业提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飞地经济”等综合保障政策及“土地十条”“金融十条”等系列配套措施,促进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增长。围绕产业集群发展,出台了《财税金融支持中国(铜川)商业航天城发展的意见》《促进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优惠政策》《中医药产业发展奖补办法》等专项扶持政策,以政策牵引加速产业聚集。突出专业办会、专题推介、专家参与,举办专场招商推介活动,市级领导带头走出去招商,各级各部门全员行动,签约项目金额较往年大幅提升。
  项目带动发展成效初显。紧扣转型发展,产业集群实现新突破。航天测运控铜川中心站主体建成,航天指挥展示中心、系统工程中心开工建设,引进航天科技及光电集成企业21家。铜川商业航天产业区被确定为陕西航天科技产业发展园区。铜川数字经济产业园、物联网生产研发基地等项目加快推进,铜川大数据学院、西部数字经济研究院铜川分院挂牌成立,上海摩贝、山东海科、延长石油、中国安易、尧柏水泥等B2B企业落户,数字经济发展增速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特必克摩擦片、格瑞天成特种车等12个高端装备制造项目顺利投产。美鑫铝镁项目达产达效,天众一揽子项目开工建设,铭帝集团总部落户铜川。澳威光电子应用产业园、谢赫特曼诺奖新材料产业基地、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生产线等加快建成。创新做好工艺瓷、工业瓷、日用瓷、科技瓷“四篇文章”,促进陶瓷多元化发展,建成陶瓷标准化厂房20万平方米,规模以上陶瓷企业达到17家。融合发展“中医+医药+康养”三大产业链,中药材种植面积10.33万亩,发展医药企业30家,产值突破30亿元。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积极创建照金5A级、陈炉古镇4A级景区,着力培育康养温泉、特色民宿、室内滑雪等新业态,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秦人村落景区建成运营,花溪谷创建为4A级景区,马咀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积极承办国家和省级重要赛事,新增文化旅游体育企业50户,实现文化旅游体育综合收入165亿元。(记者:徐国玺)


网络编辑:王宇兴
信息审核:王宇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