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农业产业化特色化 激发农村发展新动能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0-09-20 08:24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铜川位于关中盆地和陕北高原的交接地带,区位优势明显,农业产业门类多,农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铜川坚持在“变”中寻机,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农业产业化特色化、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补短板、促融合、发力创新,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策,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因户施策落实帮扶措施,农业产业化特色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激发了农村发展新动能,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打好了基础。
  产业扶贫 铺开现代农业壮美画卷
  铜川市鸿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扎根农村艰苦创业十余年,把“小兔子”当做“大事业”、做成“大产业”,带领群众增收致富。该企业实施的产业扶贫帮扶贫困户覆盖耀州区9个乡镇60个村2906户5230余人,占耀州区贫困总户数的40%。鸿伟实业是我市众多产业帮扶典型事例中的一个,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用真心、带真情,真扶贫、扶真贫”的信念。
  近年来,我市各级农业部门紧盯全市整体脱贫目标任务,抓住“产业发展、技术帮扶、主体带动”三个关键,做到“产业发展到村、措施精准到户、技术培训到人”,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因户施策落实帮扶措施,产业扶贫取得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相继出台《铜川市产业扶贫指导意见》等多个文件,为加快推进产业扶贫提供了政策保障;2016年以来,整合涉农资金近21亿多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100多个,通过项目建设,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使每个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家庭有了2个以上产业项目带动增收;通过实施“五个一”产业扶贫项目,帮助深度贫困村理思路、调结构、育产业,打出了一套长中短结合的产业发展组合拳,7个深度贫困村建成光伏项目7个;建设规范化鲜干果4300亩,中药材3000亩;建设千头肉羊养殖场4个、千头奶山羊养殖场1个,建设500头肉牛养殖场1个……如今,一个个扶贫产业如明珠般点缀在铜川现代农业的壮美画卷上,迸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创新驱动 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市羊产业联盟通过抱团发展,带动群众发“羊”财,消除了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单打独斗带来的风险,解决了销售渠道不通等问题,加快高效生态畜牧业生产基地建设,推进畜牧产业转型升级;庙湾镇利用优良生态环境生产高品质农产品,全力打造总投资1亿元的香菇小镇,带动庙湾镇及周边镇1421户贫困户实现扶贫资产年收益225.2万元,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全市有10多个乡镇30多个村,通过流转土地或示范带动等形式种植药材2万多亩,使贫困户既获得地租收入,又获得打工收入。
  近年来,我市加强顶层设计,立足创新发展,推动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围绕“3+X”产业战略布局,重点发展以苹果、樱桃为主的果业,肉(奶)羊、生猪为主的畜牧业,以瓜果蔬菜为主的设施农业三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等特色产业,建成优质蔬菜基地3.6万亩,肉羊、奶山羊存栏10万只,生猪产能达到50万头,蛋鸡存栏238.9万只,肉兔存栏43.5万只;2020年全市新增中药材种植8.9万亩,中药材面积达到15.75万亩;核桃、花椒等干杂果面积达到120万亩。与此同时,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我市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先后引进哈哥肉兔、新希望、海升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基地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通过新主体的进入,引入发展现代农业的新理念、增加新技能。
  科学规划 以“全覆盖”打造贫困户稳定增收渠道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安排部署,近年来我市农业部门科学规划,多措并举,实现了贫困户中长期产业、技术帮扶、主体带动、贫困村集体经济、农产品产销对接、贫困村人居环境治理“六个全覆盖”。
  中长期产业全覆盖。狠抓产业发展,同时将贫困户嵌入产业链中,户均2个以上的增收渠道,使全市有中长期产业的贫困户总数达到12538户38084人。技术帮扶全覆盖。分五个层次对包联干部、服务团队、经营主体、职业农民和贫困户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实现了产业发展指导员贫困村全覆盖。主体带动全覆盖。全市培育新型带贫主体339个,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享受扶贫企业带动的贫困户规模达到10025户30903人,占产业帮扶户的51.8%;参与扶贫合作社带贫益贫的贫困户规模达到13433户41093人,占产业帮扶户的69.4%。贫困村集体经济全覆盖。到2019年底,全市359个行政村有经营性收入的村达到298个,占总村数的83.0%,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1.64亿元,较改革前增长了4倍,实现了174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全覆盖。农产品产销对接全覆盖,强化产销对接,拓宽扶贫产品销售市场。贫困村人居环境治理全覆盖。对174个贫困村开展综合治理,全市整体推进户改厕,174个贫困村人居环境治理达到干净整洁标准。(记者:曹金)


网络编辑:王宇兴
信息审核:王宇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