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工业强镇 产业兴镇 跑出镇域经济“加速度”

——促进镇域经济发展系列报道之三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0-06-12 08:38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董家河镇镇长张凡:
  以工业促产业 推动镇域经济快速发展 


  
张凡(左二)正在查看项目建设情况

  “一直以来,董家河镇都是城镇化建设的先行者,早在1995年就被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是全国500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耀州区董家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凡介绍道。
  董家河镇是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拥有西北耐物流园、民营经济扶贫产业园、耀瓷文化产业园等多个园区。
  该镇依托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重点培育和发展航汽铝产业,构建与新型建材、新能源等产业循环发展、相互促动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西北地区一流的高性能铝产业发展集聚区。目前,以美鑫、铭帝为龙头的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2家,产品涵盖了电力、铝锭、铝型材及汽车配件等18大类。产业园的不断发展,使镇域内贫困户及周边镇村群众通过土地征收、流转、务工等形式,收入大幅提升、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以民营经济和环保经济为主体,发展汽车制造及零部件、高端显示产品等产业,打造耀州民营经济聚集区,是我们民营经济扶贫产业园的目标;西北耐物流园致力于实现企业直接与物流业、制造业、服务业之间的联动发展,打造关中物流联运重要节点区和渭北工业品集散中心耀瓷文化产业园……”说到镇域内产业园飞速发展的现状,张凡如数家珍。
  全镇工业基础良好,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围绕建材、陶瓷、高岭土、果品加工四大产业,以园区龙头企业和现有工业为依托,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建成了王家砭陶瓷产业区、凤凰沟新型建材开发区、党家河现代物流园区、重点镇A片区四大区域,大力发展新型建材、城郊养殖、城郊型种植、陶瓷业、商贸服务五大产业。镇域内现有中小企业215家,总产值21亿元。规模以上企业16家,总产值18.5亿元。2019年,全镇工业总产值完成11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亿元,农业总产值达到2亿元,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1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853元。
  “我镇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2342’工程,推动全镇各项事业追赶超越、转型发展,努力建设循环经济为本、耀瓷文化为魂、民营经济为基、产城融合为先的‘实力’董家河。”对于镇域经济下一步发展,张凡信心满满。(记者:张红 通讯员:贺庆) 


  桃园街道办主任周艳:
  强化“三结合” 提升城市服务功能 


  
  周艳(右二)正在检查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作

  走进王益区桃园街道办新川社区,一面面绘制着创文宣传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的文化墙,吸引了不少居民驻足观看。如今的新川社区环境干净整洁,公共健身器材齐全,道路沿线绿化提升,改善了昔日乱停乱放现象,社区越变越美,居民的幸福感也逐渐提升。这是桃园街道办整治环境卫生,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的一个缩影。
  “我们投入70余万元,全面完成5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任务。结合老旧小区的区域特点和设施现状,科学合理制定小区改造方案,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桃园街道党委书记、办事处主任周艳介绍说。
  桃园街道办位于北市区南大门,总面积2.5平方公里,辖区常住居民23466余人。街道党委、办事处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强化“三结合”工作思路,持续助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疏”“修”结合,切实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结合市区开展老城区城市“三疏”工作要求,大力开展城市“双修”工作,以“创文保卫”工作为契机,启动实施了二马路川口至红旗桥改造、光明片区老旧小区改造、体育桥市场破旧建筑拆改、漆水河沿线环境整治等项目,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力促城区面貌整体改善。
  “拆”“改”结合,城市面貌“大变脸”。坚持以拆促改、拆改结合的方式,因地制宜改造建设,给居民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计划投资211万元,对新兴片区新兴沟非集中连片棚户区地质灾害点拆除整治,投资100万元对骊山工贸废旧建筑进行拆除以及后期综合整治,投资1137.6万元在集贤堤处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楼体)项目。
  “引”“建”结合,“筑巢引凤”提升招商吸引力。一方面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放宽准入条件,不断激发辖区消费市场活力;另一方面要加强“软”环境建设,在做好新川铜盛棚改区改造项目以及配套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多措并举抓好招商引资,着力推进新兴产业发展。
  “在全面推进新川新材料产业园区载体建设进程中,能有效缓解周边剩余劳力就业和原有资源盘活等问题,让产业园区成为桃园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同时抢抓机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实现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资源共享,用良好的生活环境、投资环境,吸引更多人才和项目落户,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对于街道办今后发展周艳如是说。(记者:王焕焕) 


  城关街道办主任黎瑞:
  加快“三产”发展步伐 增强城市发展后劲 


  
  黎瑞(中)正在查看美食街改造提升情况

  夜晚,漫步河堤公园,绚烂的灯光照亮了人们的夜生活。繁华的夜市、结伴锻炼的人群……这份惬意是城关人日常生活的场景之一。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让居住在这座幸福城的群众深深感受到了美好与小确幸。
  “近年来,我们以追赶超越、转型发展为主线,以建设城市经济核心区为目标,抢抓城市商住楼、国家保障房、棚户区改造建设等机遇,加快城市开发建设步伐,发展壮大商贸服务产业,不断增强城市经济发展后劲。2019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社会销售品零售总额位居全区前列,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突破3.2万元,农村居民收入突破2.35万元,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印台区城关街道办主任黎瑞介绍道。
  城关街道办是印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城乡交错,交通便利,餐饮、商贸、物流等三产服务业是推动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近年来,先后建成锦苑华府、同官嘉苑、中弈首府等4大商住楼,完成济阳新城、鑫光小区、欧景台小区等5大保障房建设任务,安置住户3100余户,新增商业面积3.5万平方米。目前,共有个体工商户3641户、超市3家、酒店4家、中小企业400余户,市场活力日益增强。
  “我们始终把招商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撑’、把项目建设作为助推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发挥‘店小二’精神,真诚服务企业,通过外引内扩,为全街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也为民生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黎瑞说道。
  该街道办先后建成南关新桥商贸区、美食街餐饮文化核心区、同官古城商贸区三大商圈,江淮铃木4S店、同官宝定制旅游服务平台、棚户区改造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运行。通过社区标准化建设、日间照料室的建成投入使用,让社区服务群众的功能更加完善,实现了辖区群众居有其所、乐有其享。同时,对51个老旧小区、8条背街小巷进行了集中整治和改造,进一步提升了城市服务功能。
  “今后,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为统揽,结合市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全力推进三里洞铁路沿线、街办附近、宋塔等棚户改造任务,加快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形象,让群众生活更加舒心。同时,加快三产发展步伐,不断增强城市经济发展后劲。”谈到下一步打算,黎瑞信心满满。(记者:张红 通讯员:李敏) 


  五里镇镇长郑亚梅:
  打好产业组合拳 谱写镇域经济新篇章 


  
  郑亚梅(左一)正在查看设施农业发展情况

  连日来,在宜君县五里镇马塬畔村红薯繁育示范基地,村民正忙着分苗、填土、插苗,抢抓农时种红薯,干得热火朝天!
  “我们村建的这个红薯种植基地实在是太好了,不用出去打工了,在家里就把钱赚了,既能照顾老人,又把地种了。”马塬畔村村民孟永强高兴地说。
  五里镇马塬畔村、雷声村发展红薯种植和土豆种植600余亩,采用“集体经济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以红薯种植为主,以集体经济合作社为主体实施红薯示范基地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周边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近年来,镇政府秉持‘产业强镇、商贸兴镇、旅游名镇、生态美镇’的发展理念,着力在脱贫攻坚、产业转型、项目建设、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等方面下功夫,全镇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良好的发展势头。去年完成工农业生产总值1.15亿元,粮食生产突破24650吨。脱贫攻坚持续发力,荣获‘2019年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18个村实现了村村都有集体经济收入的目标。张河、尖角、马塬畔、云辉4个村达到了市级美丽乡村创建标准,全镇美丽乡村创建达到了全覆盖。”五里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郑亚梅说道。
  五里镇按照“3+4+N”产业发展模式,巩固发展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计划在杨塬、孟埔塬、焦安和东定龙等10个村共种植中药材17000余亩。始终秉承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依托福地湖生态旅游资源,按照康养休闲模式,对榆舍、东定龙、川子河等康养村进行精心打造。截至目前,榆舍康养小院、榆树茶舍、榆钱小院等民宿已投入使用,旅游品牌日益凸显。
  郑亚梅介绍,五里镇西村综合服务中心将继续按照“两塬一川”的产业发展布局,提升产业结构,改良苹果品种,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增加农民收入。在苹果提质增效和品牌创建上下功夫,拓展销售渠道,增加附加值,继续做大做强苹果产业。以焦安村中药材种植基地为基础,以中药饮片加工企业为依托,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种植技术,做强新兴产业。
  “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紧盯目标不放松,不负韶华,只争朝夕,扎扎实实把各项工作干好、把为民实事办好,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共同谱写‘五里镇河畔别样红’的新篇章!”郑亚梅坚定地说。(记者:王焕焕 通讯员:张靖明)


网络编辑:薛红娟
信息审核:杨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