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2016年王益区实施“姜女故里秦人村落”景区项目,该项目建设中为孟姜塬村74户村民修建了2层小洋楼,这些村民从住了一辈子的老旧房屋搬进新家,村民史关牛一家也从此——

住上新房子 种上致富果 过上好日子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0-05-13 08:51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一排排阔气的“小洋楼”坐落于王益区黄堡镇孟姜塬村。午后,联排房屋外的小广场上孩子的嬉闹声、老人爽朗的笑声一阵阵传来。
  “叔,在屋里吗?”推开红色的大门,屋里装修一新,现代感十足,从厨房走出一位大叔,他就是“小洋楼”的主人史关牛,正在打扫房子的卫生,儿子史奎奎也从里屋探出脑袋,脸上洋溢着满是幸福。
  “听说咱们这片拆了后建成了景区,这房子住着可还满意”记者跟史大叔聊着。“这房亮堂,足足有170平米呢。这些年村上发展的好,儿子也从外面回来发展产业,一家人天天能待在一起,我特别幸福。”史关牛说着。
  2016年王益区实施“姜女故里秦人村落”景区项目建设,该项目按照“五个王益”发展理念出发,是王益区谋求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同时对我市发展全域旅游也提供了重要载体和支撑。而史关牛也因为项目的实施搬进了“小洋楼”,过上了幸福生活。
  走出老屋住洋房
  “还记得2016年要建景区,我们住了几十年的房子要拆了,全家人心里都很难过,对于未来大家心里都没有底,没想到,政府给我们建的房子这么好,很快让我们又有了新家”史奎奎说道。
  一旁的史关牛开玩笑地说:“我老了老了还能住到这别墅里,羡慕我的人可多了”。如今,提到“小洋楼”,村里人都会投来羡慕的眼神。孟姜塬村党支部书记赵九菊介绍,当时景区建设前,土地问题是村上最头疼的事,当时村上就制定了政策,党员干部带头执行“命令”,同时,村两委积极深入村民家中宣传政策,一年多的时间,当74户村民搬进新家的时候,大家都乐了。
  “自从建了景区,带动了村上的产业发展,我们村民居住环境不仅改善了,收入也增加了,这不,我也带着媳妇孩子返乡了,我们的幸福生活才刚刚开始呢”史奎奎一边说着一边在装修好的新房里打扫着卫生。
  返乡青年变种植能手
  从黄堡镇政府旧址一路驱车顺着盘山路便能感受到这些年孟姜塬村的发展变化。道路宽敞了、周边绿化多了、放眼望去桃树遍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刚一上坡,就能看到一块大牌子,赫然醒目的写着“金奎草莓园”,没错,这就是史奎奎回乡后建的草莓棚,如今也是他的主要产业。
  园外停放了几辆车,老板娘正带着客人入棚采摘呢,史奎奎高兴地说:“现在,大棚草莓到了最后一茬了,等卖完后,我就要开始忙下一季的活了,还别说,我这草莓生意还真心不错呢。”
  提起儿子回乡发展,史关牛乐呵呵说道:“儿子早些年就出去闯荡了,一年见不了几面,时常想让娃回来,但是前年他跟我说他真要回来,我是极力阻止呀,我怕娃回来做不成个啥可咋办,没想到,在村上的帮助下,我娃也勤快,现在产业发展的还行。”
  2018年在外打工的史奎奎听说村里变化还挺大,家门口建了景区、全村人都种了桃树、花椒、前来参观的人多了起来,他便有了回乡发展的念头。通过四处考察,最终决定先种植草莓,当年,受土地面积的限制,利用自己地建了3个大棚,草莓就种了起来。后来,在村委会的支持下,帮忙流转到了十几亩地,草莓棚又增加了,如今占地18亩的7个草莓棚可是全家经济主要来源,甜甜的草莓带给这个五口之家甜蜜的生活。
  致富不忘乡梓情
  前几个月受疫情影响,草莓销路成了难题,但是史奎奎却没有因此感到沮丧。看着村委会的同志、镇上的领导、区上的干部都在村上值守,十分辛苦,他便将自家草莓送给值守的同志,看着这么有心的孩子,村上的老一辈人都为他竖起了大拇指。
  “史奎奎真是个懂得感恩的孩子,疫情刚刚开始时,他没有因为疫情管控严不能出去卖草莓而找村委会,反而他为村上送来了消毒水等防护用品,时不时就来问有没有需要帮忙的,我们大家都看在眼里,感动在心底。”村委会副主任韩解放说。
  史奎奎的产业这些年在村上发展的很顺利,他说“咱是孟姜塬的人,不能只想着自己,现在搞脱贫攻坚,我这需要用工了,就尽量多用贫困群众,让他们也能增加一份收入。”每年翻地、种植的时候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他便主动请来那些贫困群众帮忙,最多的时候能解决十多人的就业问题呢。
  两年光景,史奎奎的“金奎农场”成了远近闻名的水果基地,史奎奎也成了全村有名的致富能手,更是父辈们口中的“乖孩子、勤快娃”。对于未来的发展,史奎奎满怀信心“我的葡萄园也即将建成收益,我要朝着观光农业的方向发展,带动越来越多的乡亲们一起致富”。
  忙碌过后,史关牛望着远处充满着幸福与甜蜜的“小洋楼”,露出了笑脸……而史关牛的幸福生活只是孟姜塬众多村民幸福生活的一个缩影。

(记者:郭雷 通讯员:王欣婷)


网络编辑:王宇兴
信息审核:杨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