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铜川:就业脱贫 重在“造血”

来源:转载《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7-02-08 08:42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记者:程伟 通讯员:张小平)铜川市立足实际,把创业孵化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举措,推行“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不断引导贫困户树立创业就业意识,培育创业就业能力,帮助贫困户提升自身“造血”功能,走出了一条创业促就业带动致富增收的脱贫道路。目前,该市各类创业孵化基地、专业合作社吸纳带动5093余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创业就业,1893名贫困劳动力参加了免费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为67名贫困劳动力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72万元,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258人。
  企业带动农民“变身”产业工人
  “真没想到,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既可以挣钱,还能把家里照顾上。”1月17日,家住印台区红土镇东王村的贫困户张粉侠说,她口中的“在家门口干活”指的是在铜川市欣之农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蔬菜种植。
  张粉侠说,她的大女儿严重残疾,生活需要她照顾。丈夫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只能在外打零工勉强维持生计。在此之前,她还将两个年幼的弟弟拉扯大,给他们盖房子、娶媳妇,因此欠下了不少外债。
  “现在好多了,每个月都能挣1000多元,家里生活还有女儿的药费都能解决一些,生活慢慢就有盼头了。”据悉,在东王村,像张粉侠这样“变身”产业工人的有十余人。目前,该公司已与东王村建档立卡的39户贫困户签订了劳动协议。
  据欣之农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全喜介绍,企业主要从事农业开发、农技推广、果蔬粮食种植及销售,苗木的繁育和销售,农副产品的初加工与购销。自公司被认定为铜川市创业孵化基地后,该市人社局为基地免费提供了融资服务,配备了拖拉机、三轮车、抽水泵等农业机械,还免费进行人员培训,加大了企业帮扶贫困群众就业的力度。目前,公司每年经济效益达1000万元,纯收入150万元,直接吸纳就业人数150人,间接带动就业人员1000多人。
  孵化基地让创业梦想落地开花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耀州区关庄镇麻子村贫困户安海平,全家4口人,其妻患有甲减疾病,大儿子在成都打零工,小儿子大学未毕业,家庭收入微薄,因要照顾妻子,不能远离。
  2016年5月,铜川市祥福扶贫创业就业孵化基地总经理安武明主动联系,让安海平进入基地工作,并帮助其申请4万元贴息扶贫贷款用于入股基地,主要负责毛驴的喂养与驴圈的打扫,除年收入1.8万元外,每年分红1万元。同时,公司又以每公斤0.4元的价格收购他家1万公斤青储秸秆,共计4000元。通过创业就业和基地帮扶带动,去年全家现金收入3.2万元,人均增收8000元,实现了脱贫。
  据祥福扶贫创业就业孵化基地总经理安武明介绍,目前基地共设生态养殖、绿色饲料种植、新品苹果种植、高科技农产品育苗、高科技农产品种植、产品加工6个功能区。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即由公司负责投资建设产业基地、联系销路,合作社负责土地流转、为贫困户担保贷款、计算股份,产品加工,贫困户以土地及现金入股、劳动力就业、参与分红的办法,解决贫困户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的问题,带动贫困户就近就业,产业增收。
  同时,基地根据每户贫困户入股,每年按分红25%的方式对贫困户进行产业扶持,并吸收部分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进入基地工作。耀州区已有123户像安海平这样的贫困户与基地签订了入股协议。
  据统计,铜川市已建成18个创业孵化基地(园),孵化项目涉及商贸、流通、养生、家政服务等13个行业。孵化基地免费为创业者提供经营场地、创业项目推介、融资服务、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帮扶政策,有效降低了创业成本,提高了创业成功率。目前,入驻全市基地的企业共计125家,累计投入创业孵化基地补贴资金6800万元,带动就业5.79万人,累计孵化出2455人创业。
  政策扶持激发经济内生动力
  耀州区瑶曲镇葫芦村的王娟,大学毕业后,于2012年开办了绿野土鸡养殖场。起初,养殖场只有1000只鸡。为了扩大养殖场规模,王娟向市人社局提交了创业担保贷款的申请资料,很快她就拿到了6万元的贷款,将养殖数量提高到6000余只。
  2013年,王娟又成立了绿之然种养殖合作社。为带动更多群众致富,合作社将从外地购回的鸡苗、鸡笼等,以成本价提供给需要的农户,并无偿在疫苗、喂养等方面进行技术指导。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周边村子从事养殖职业人数不断增加。
  “如果没有当初6万元的创业贷款,我的创业梦想根本无法实现,更谈不上帮助乡亲们增收致富。”王娟深有感触地说道。
  目前,该合作社在周边村子发展规模养殖10户,家庭农场1户,发展农家小院散养鸡60户,年出栏1.6万余只。合作社2015年还被确定为铜川市农民工创业孵化基地。


网络编辑:王庆文
信息审核:王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