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教育部门坚持把教育信息化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发展难题,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采取“顶层设计,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整体推进”的发展策略,确保了教育信息化顺利推进。
抓好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2012年初,市教育局着手实施铜川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于今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平台中购置了我省大量名校优质资源,建起了我市的市级优秀资源库,给每个学校开设校本资源库,同时给每个教师开通个人空间,让全市所有的学校和教师都有自己的网上交流展示空间。目前,各区县正在积极组织培训,为每一位教师建立实名账号,制定管理方案,确保平台安全运行。
全力实施“校校通”、“班班通”建设。2012年开始,我市全面推动“班班通”建设,各区县、学校紧紧抓住“薄弱学校改造”项目、“电子书包”试点项目等机遇,积极争取资金及多媒体教学设备。尤其是今年,各区县抓住实施“双高双普”工作机遇,促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耀州区教育信息化完成投资2303.3万元,购置了触控一体机345套、教师用笔记本电脑1557台、学生电脑756台,多媒体设备148套、电子白板14套、建成校园电视台4个,全区所有学校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部室多媒体全配备,所有一线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和所有公办幼儿园全部实现“校校通”和“班班通”。新区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完成投资577万元,购置了触控一体机22台,教师用笔记本电脑263台,在硬件上全面达到了“校校通”和“班班通”标准。王益区完成教育信息化投资400万元,明年列入预算300万元,预计到明年初可以全面实现“班班通”。宜君县争取省教育厅项目资金150万元,加上县财政投资,今年底即可实现“班班通”。印台区争取财政预算391万元购置多媒体设备,预计到2016年底全面实现“班班通”。
抓应用提升教育信息化内涵。为了促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我市开展了各种竞赛活动,连续8年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全市师生的信息素养和教师教育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深入融合到课堂教学之中。
从2012年9月开始实施的全省“电子书包”试点项目,我市有耀州区关庄中学、王益区青年路小学、印台区泰山中学3所学校参加。在今年全省电子书包试点项目表彰总结大会中,我市获课堂教学案例奖7名,教学设计奖11名,关庄中学、青年路小学被评为先进集体,泰山中学课题被评为优秀课题,8名教师被评为优秀个人,我市获奖总数名列全省10个地市第一。这3所学校在信息化应用中所做的积极探索,为全市学校整体推进信息化应用树立了榜样,积累了经验。
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我市连续多年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管理等培训,全市中小学校教师参培率达100%,应用效益逐年提高,45岁以下教师均可用多媒体授课。学校教师档案、学生学籍都已实现信息化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学校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益。2014年,教育部启动实施新一轮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员培训项目,充分发挥“三通两平台”作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截止目前,全市1600名教师已投入到培训当中,自我提升氛围浓厚。(记者:袁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