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王家河工业园区成为我市县级工业园区建设排头兵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14-09-20 01:21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日前,座落在王益区王家河工业园区总投资6.8亿元的现代陶瓷研发基地项目部分车间开始试生产,全部项目建成后,可实现日产3万支国花瓷酒瓶及高档耀州瓷艺术品研发生产的能力,年产值达11亿元,为建设工业经济新城、打造绿色能源和新兴科技产业聚集的王家河工业园区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王益区王家河工业园区成立于2009年7月,是我市规划建设的八大工业园区之一。园区成立以来,开发建设实现了快速发展,2014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8亿元,提供就业岗位8640个。
  在园区开发建设中,王家河工业园区一是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园区发展。王益区坚持把加快王家河工业园区建设作为补齐工业“短板”、实现一二三产业良性互动、推进富民强区的战略工程,集全区之智、举全区之力,下茬立势、合力推进。区上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为园区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园区调研、现场办公,随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区政府建立了由区发改、国土、工信、财政、规划、招商等部门组成的园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发展有关问题;成立了区长为组长、分管区长为成员的园区推进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园区建设联席会议和园区推进领导小组会议,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二是科学规划布局,提高园区定位。全区以建设工业经济新城、打造绿色能源和新兴科技产业聚集区为目标,根据地形环境,按照“布局集中、产业聚集、特色鲜明、集约用地”的原则,高标准编制完成了《王家河工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根据地形和环境,体现了“一心、三轴、八组团”的规划布局。一心,即建设园区行政科研服务中心;三轴,即确定了园区一条南北发展主轴和两个东西发展次轴;八组团,即打造园区行政科研组团、民营科技组团、纺织服装基地、综合服务居住组团、仓储物流中心等八个集中区域。园区一方面通过争取项目扶持、加强技术提升改造,巩固和壮大王家河川道规划区的纺织服装和装备制造业基础,使原有老企业焕发新活力。另一方面在赵家塬规划区内倾力打造绿色能源、新兴科技和汽贸服务三大产业。计划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20亿元,新增入园企业25家,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0家,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0亿元,社会零售品总额实现40亿元。三是破解融资难题,搭建融资平台。建立了“政府引导、园区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加强与专业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与工商银行铜川分行签订了金融战略合作协议,成功为园区内的鑫源纺织、鸿通新能源等项目争取贷款3300万元,破解了企业发展难题。推动组建私营小额信贷公司,由园区推动组建的王益鸿福小额信贷公司目前已开始营业,能基本满足入园企业的短期信贷需求。积极探索项目融资渠道,采取BT、BOT等融资模式,积极吸引非政府资本参与园区道路、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经成功融资6000万元,缓解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压力。成立了园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以企业行为积极参与园区建设,逐步实现园区的建设资金积累。四是完善基础设施,打造招商平台。全区紧扣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基础建设三条工作线不动摇,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对入园的每一个项目,确定一个工作组,从科研、设计、规划、环评、立项等环节实行保姆式全程跟进服务。坚持“墙内的事企业办、墙外的事政府办”,累计为入园企业减免供水、供电接入、规划评审等各项规费150余万元,加快了项目落地和建设速度。全力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从建园区之初,王益区就非常重视投资环境的建设,在园区道路、管网、电力、环保、供水、通讯、绿化等方面不断加大投资建设力度,计划总投资4.97亿元,集中力量实施园区路网、供水、供电、供气和塬上苑公租房等项目。目前,园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5亿元,特别在土地储备方面,园区投资3000多万元,储备土地千余亩,以土地储备推动项目落地,缩短了项目建设周期。五是培育集群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累计引进项目17个,招商引资77亿元,逐步形成了以鸿通新能源、绿能LNG为代表的绿色能源产业集聚区,以火凤凰瓷业为代表的新兴科技产业集聚区,以泽泰汽贸城、汽车检测中心为代表的汽贸产业服务区。目前,泽泰汽贸城、绿能ING加注站、铜川鑫源纺织、陕西兰德尔脱硫/脱硝技改项目、铜川市鸿通新能源天然气母子站等项目已经建成运营,现代艺术陶瓷研发基地、绿能LNG加注站、鹏瑞汽车检测中心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步伐,项目的陆续落地和相继开工建设,为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记者:王悦 通讯员:王晶)

网络编辑:周治江
信息审核:周治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