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尚文、海纳百川、埋头苦干、创新奋进”的铜川精神,传承着铜川厚重历史和优秀文化的基因,寄托着历代铜川人的信念和追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铜川的生动体现。
市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一个时期,铜川要围绕提速发展、加快转型、富民强市主线,实施工业强市、文化兴市、生态立市三大战略,走在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工作前列,建设经济强文化兴生态美的全国知名休闲养生城市。这是铜川人民共同的转型梦。要加快实现铜川转型梦,就必须用铜川精神凝聚全市人民热爱铜川、建设铜川的强大正能量,使之成为推进铜川转型发展的思想基础,成为推动铜川负重奋进的精神旗帜。
加快铜川转型发展,离不开“崇德尚文”。德是统帅、是根基,是立市之魂。“崇德”就是要以德为先、厚德载物,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崇尚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使传统美德深入人心,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古有药王孙思邈大医精诚、悬壶济世、柳公权义让佳城,今有杨瑞辉敬老爱老、李秋莲把群众当亲人,无不体现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文”是文化和文明,是兴市之源。“尚文”就是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旗,筑牢文化根基,博学笃志、增强素养,弘扬文化、倡导文明。以孙思邈、柳公权、范宽、傅玄、令狐德棻等铜川名人作为铜川文化偶像,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并且制度化、常态化,使我们的城市转型富有精气神。
加快铜川转型发展,离不开“海纳百川”。“海纳百川”是一种品格和境界,是大度、是气魄,是立市之气。大海之所以浩瀚无垠,就是因为它能“接纳”、能“包容”,它喻示人们要学会像大海那样拥有包容的情怀。包容就是敞开心扉去容纳,体现了一种伟大的仁慈。包容他人,宽恕对方。我们要把铜川建设成经济强、文化兴、生态美的全国知名休闲养生城市,就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思想解放、开放包容、崇尚美德、升华人格,广纳天下良才、包容天下英才,并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引领铜川人民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互相尊重、和谐相处,提高公民素质,培育良好社会心态,促进铜川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努力实现铜川转型梦。
加快铜川转型发展,离不开“埋头苦干”。埋头苦干是一种风范、一种品格,是立市之本。它体现着一种精神、一种风貌和一种形象,是实现转型梦想的根本途径、是成就事业的重要保证、更是改天换地的强大动力。古人说“唯有埋头、乃能出头”,这是硬道理。我们铜川之所以能够从昔日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县城发展成为当今较为发达的新兴工业城市,靠的就是埋头苦干。鲁迅先生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在我们铜川,埋头苦干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品格。为国家建设贡献能源的煤矿工人,用生命搏击贫困的好书记郭秀明等,他们身上无不表现出埋头苦干的奋斗精神。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依然要这样。毋庸置疑,要实现铜川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宏伟目标,就要依靠许许多多埋头苦干的铜川人。
加快铜川转型发展,离不开“创新奋进”。“创新”是憧憬、是超越、是勇气,“奋进”是攻坚克难、奋发进取。“创新奋进”体现先进性和时代性,是立市之脉。生命最根本的体征是脉搏的跳动,没有脉搏的跳动,就意味着生命将要结束。人体是这样,城市也是这样。城市的脉搏就是不断的创新和奋进。“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当今社会充满着激烈的竞争,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不断奋进、不断创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座城市,如果不善于创新、不善于发展自己,就必然成为落伍者。纵观铜川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奋进的历史。从农业到工业,从资源开发到提速转型,无不体现出铜川人的创新奋进精神。“创新奋进”集中体现了铜川人锐意进取、攻坚破难、勇攀高峰的时代精神和积极进取精神。
天下只有一个铜川。铜川精神是铜川人在艰苦创业、奋发进取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区域精神,是铜川人的精神,显示了铜川人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为。要实现铜川转型梦,铜川华丽转身,要使铜川山美水美人更美,就必须用铜川精神来引领铜川人的行动,用铜川精神去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
(市委政研室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