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头苦干 彰显铜川精神之品
“铜川精神”表述语系列解读之三
市委政研室课题组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14-08-25 06:47
阅读:人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埋头苦干,彰显铜川精神之品。以玄奘精神、铜川矿工精神、郭秀明精神为代表的铜川人民苦干实干,是铜川精神的内在品格。
粗略扫描全国其他省区、城市亮出的精神名片,埋头苦干是极为罕见的表述。这恰好满足了我们对“铜川精神”表述语征集时的期待:即便是不为我们这座城市所独有,也要能够诠释这一方水土的特质和她养育的这一方人的精神风貌。埋头苦干,是铜川人世代传承的精神血脉,是浸润在铜川人心田的文化雨露。
“埋头苦干”语出鲁迅先生的《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追溯历史,我们惊讶地发现,在铜川这片土地上,自古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接续两千多年,于今响者云集。铜川玉华宫是唐代玄奘法师译经圆寂之地。他西行取经,历时十八年零五个月。仅在玉华寺铺开译场,就达四年,以年均译经170卷的拼搏精神,耗尽心血,共译出佛经14部计682卷,占一生译经总卷数的一半以上。玄奘大师历尽千难万险跋涉万里取回真经,护佑家国众生。这种坚忍不拔、不畏艰险、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用陕西话讲就是“一根筋”。自唐代以来,玄奘一根筋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铜川人。鲁迅称玄奘是中国的“脊梁”,梁启超评价玄奘的业绩是“千古一人”。铜川原为渭北一座小县城,建国后因煤而兴。自1958年建市以来,几代铜川儿女苦干实干,把铜川建设成为一座新兴工业城市,煤炭建材业在西北首屈一指。从那时起,煤矿工人成为体现这座城市精神的典型形象:他们长年累月“跪着采煤,站着做人;奋战地心深处,照亮万家灯火;用自己的黑暗,带给世界光明。”他们以苦为荣、不畏艰险,凭着对矿山的无比热爱,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决心和毅力为新中国的建设燃起熊熊烈焰。这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英雄群体的高尚精神,就是对“埋头苦干”最生动、最准确的诠释。
在当代铜川人身上,埋头苦干的英模人物也是层出不穷:农村党支部书记的优秀代表、新时期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榜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实实践者郭秀明,生前担任铜川市印台区红土镇惠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在他任职的八年中,不顾多种疾病折磨,舍生忘死、呕心沥血、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带领全村党员群众植树造林、建校兴学、开山修路、发展养殖、治理荒坡、整治村风,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逐步引上了致富路。他用生命搏击贫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实践履行了自己“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我不加入自己的组织,不把共产党的阳光送到群众手里,我死不瞑目”的誓言,谱写了一曲新时期铜川共产党人“埋头苦干”的创业奉献之歌。
“为天下儿女尽孝、为天下父母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这些话语,是铜川一名最基层普通党员三十年如一日,用真情、爱心和责任践行的诺言。这名普通党员就是铜川市职业病防治院党支部副书记、金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护理中心主任杨瑞辉。十几年前,年近40岁的杨瑞辉面对下岗失业毫无怨言,毅然开始了二次创业。为了护理部这个大家,杨瑞辉顾不上自己的小家,她把对家人的愧疚全部投入到工作当中,先后精心护理了600多名老人,为100多名老人送了终。经过她和姐妹们的艰辛努力,一所曾被宣告破产的医院成为全省闻名的康复护理机构。她本人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杨瑞辉在大爱与小爱、大家与小家之间,选择了奉献、选择了牺牲,用满腔的热情和平凡朴实的行动,在康复护理事业中做出了无愧于时代的骄人业绩,抒写了一名铜川基层医护工作者、一名共产党员“埋头苦干”的人生篇章。
鲁迅先生把埋头苦干视为“中国的脊梁”而加以肯定和褒扬。正因为有大批恪尽职守、坚韧不拔,不畏艰险、奋斗不息,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人,我们铜川才在渭北崛起,走上了市强民富的快车道。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铜川这座古老而新兴的城市,在创业时期需要埋头苦干精神,在她从资源型城市向全国知名休闲养生城市艰难转型期,同样须臾离不开埋头苦干精神。不埋头就出不了头,不苦干就没有希望。夸夸其谈、志大才疏、沽名钓誉者,是难以成就事业的。我们每个铜川人都应该自觉把埋头苦干、默默奉献作为一种习惯,看淡名利得失,任劳任怨,刻苦工作,聚精会神抓建设,一心一意干事业,来回馈生我养我的这座城市。
网络编辑:周治江
信息审核:杨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