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崇德尚文 铸就铜川精神之魂

“铜川精神”表述语系列解读之一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14-08-04 09:06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编者按今年1月,市委正式发布了“崇德尚文、海纳百川、埋头苦干、创新奋进”的“铜川精神”表述语。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铜川的具体体现。为了增强广大市民的价值认同,将“铜川精神”内化为全市人民的普遍精神追求,使其成为助推铜川转型发展的共同思想基础,市委政研室对“铜川精神”表述语进行了深入挖掘阐释,形成了“铜川精神”表述语系列解读。本报自今日起陆续刊发,供读者参考。

  崇德尚文,铸就铜川精神之魂。以药王文化、耀瓷文化、柳范文化、红色文化为代表的铜川文化,是铜川精神的文化积淀。铜川自古就是崇德尚文高地,崇德尚文体现了铜川人重视人文与教育的传统。
  崇德,表现了铜川人对美德的强烈追求。易经中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人海茫茫,唯崇德者能担重任。纵观铜川历史上的著名人物,都以德为先。一代药王孙思邈,大医精诚、悬壶济世、普救苍生。明代清官寇慎任苏州知府时,敬民如天、关注民生,深得百姓爱戴。辛亥革命斗士井勿幕,出生入死、舍生取义,被孙中山誉为西北革命巨柱。勇赴火海的冯玉萍,用生命挽救国家财产。铁市长张铁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情系百姓、关心民瘼。知识分子的楷模雷雨顺,淡泊名利,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气象事业。模范教师马钧有,舍身忘死,为学生托起安全通道。巾帼医护杨瑞辉,全心全意为天下儿女尽孝、为天下父母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郭秀明,舍小家为大家,用生命搏击贫困。先进群体王家砭村村民,主动帮助翻车司机整理装箱散落的橘子,将车主损失降到了最低。还有千古民间传说,真身菩萨妙善公主,救苦救难,处处利于众生,身心无私纯洁;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不畏强暴,坚贞不屈。在铜川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说不尽的济世行善之人。他们播仁施爱,乐善崇德,或以文治、气节著称,或以技艺、著述闻名,或以投戎、现身报国。在他们身上无不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鲁迅曾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今天,铜川人民为社会奉献的不仅仅是煤炭、建材、果品、医药文化等。在鳞次栉比的大厦间、在万家灯火的城乡里,流淌的是光和热,诉说的是铜川人的大爱情怀。
  尚文,表现了铜川人自古以来对文化的自觉追求和文化的高度发达。铜川是一座文化名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华昌盛、文物浩瀚;古圣先贤、代有人出,名胜古迹、闻名遐迩。
  早在新石器时期,铜川先民便沿河而居,繁衍生息,遗留下众多的文化遗存,如耀州槐林遗址、王益吕家崖遗址、印台后花石遗址、宜君五里镇遗址等,区域特征明显。铜川又是北方青瓷烧造的故乡,有着悠久的制陶历史,新石器时期在耀州塔坡、王益吕家崖均有发现;父系氏族公社时期,铜川已能烧造具有高超造型艺术的灰陶;商周时期已有瓷器及简易烧窑了;唐宋以来,耀州窑是集唐、五代、宋、金、元等各个历史时代的瓷窑于一处的续代古陶瓷窑场,其规模之宏大、技术之精湛,在中国陶瓷史及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还有远古的黄帝文化、中古的秦砖汉瓦,共同构筑了铜川历史文化的根基。
  在铜川大地上诞生了一代又一代文化人杰、时代精英。西晋著名哲学家傅玄、隋唐大医药家孙思邈、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史学家令狐德棻、北宋著名画家范宽、明代大学者寇慎,一个个响亮的名字闪烁在历史的星空,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化宝典。孙思邈的《千金药方》和《千金翼方》被誉为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柳公权的碑刻《玄秘塔碑》、《金刚经》和行书法帖《蒙诏帖》,被誉为柳体书法的杰出代表。范宽的绘画《雪景寒林图》、《溪山行旅图》、《雪山萧寺图》等,被元朝大书画家赵孟頫称赞为“真古今绝笔也”。寇慎修改的《同官县志》,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珍贵的历史资料。
  铜川丰厚的历史积淀、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独具特色、绚丽多姿的地方文化。社火、曲子、民歌、剪纸等民间艺术,已成为铜川地区民风民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以剪纸艺术著称于世,代代相传。素有“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美誉的宜君县的田亚莉、孟润凤就是当代铜川优秀的民间剪纸艺人。她们的作品立意新巧、题材广泛、想象丰富、动感强烈,为铜川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铜川,山川秀美、风光旖旎,名胜古迹、享誉海外。药王山、大香山、云梦山、玉华宫遗址、耀州窑遗址、金锁关遗址、照金革命根据地旧址、孟姜女传说,构成“三山四址一传说”,无一不蕴含着卓越的智慧之力、散发着灿烂的文化之光。药王山,文物荟萃,碑石林立;大香山,佛教名刹,香客如云;云梦山,鬼谷王禅,盛传民间。玉华宫,玄奘弘法,苦译佛经;金锁关,佳话流传,美妙动人;红色照金,英烈流血,求索真理;摩崖石刻,内涵深奥,书法精湛;陈炉古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革命先辈在照金创立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点燃了西北革命的火种,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一城人文经典,千年书画铜川”。铜川文化是一条河,川流不息、源源不断;铜川文化是一座山,高山仰止、景行行至。在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新的征程中,我们要继承和发展铜川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打造经济强文化兴生态美的新铜川。 

(市委政研室课题组)


网络编辑:刘玥
信息审核:宋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