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铜川:四级便民网络打造办事最快政府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14-07-15 09:04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没想到,不到十分钟,就把医疗卡补办了,便民服务中心的办事效率就是高,服务的项目也特别多,就像一个‘便民超市’,非常方便!”近日,市翠屏工程处的梁峰激动地说,过去医疗卡丢失补办,要拿上身份证挂失、冻结账号、递交信息审核,审核通过后重新制卡,最快也得一个星期。现在,一张简单的流程图清楚地解释了所有的问题,挂失、制卡都在一个窗口即时完成。
  备受全市人民关注的铜川市便民服务中心自4月底运行以来,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点赞,和梁峰一样,许多企业、社会公众,充分体验到铜川立体式、网络化便民服务系统带来的新变化。

 

  “便民超市”为市民提供“星级”服务

 

  铜川市便民服务中心是市委、市政府设立的面向企业和社会公众办理行政许可(审批)服务事项的综合性便民服务平台,是市委、市政府推进源头治腐、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体现执政为民宗旨的一项重大举措。该工程被确定为全市2012年度“科学发展双十行动”和“十大民生工程”之一。
  走进位于新区齐庆路的铜川市便民服务中心,映入眼帘的“公平、公正、公开”几个醒目的大字,从政府投资企业项目审批、企业工商登记、土地登记、税务登记等行政审批,到养老保险、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以及住房公积金、水、电、气等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进驻服务中心的28个行政部门以及9个公共服务单位的68个窗口,加上工商银行的入驻,犹如一个“便民超市”。目前,进驻行政部门28个,涉及行政许可(审批)事项217项;进驻公共服务单位9个,涉及事项79项,进驻新区行政部门9个,涉及许可(审批)服务事项33项。
  6月28日,市民张女士给母亲办理医疗补助,前台工作人员帮她点出要办理的相关业务,系统立即打印出一个告知单,提示到几号窗口办理、受理条件、所需材料、办理时限、监督电话,一目了然。张女士根据提示直达办事窗口,和往常一样,她递交了一大堆病历、复印件、申请材料。工作人员在网上调取了张女士母亲的医疗信息后,几分钟就帮她办理完毕。
  铜川市医保中心的胡福敏告诉记者,过去职工医疗、生育补助项目非常笼统,群众可能要跑的部门多,出具的证明也多,为了让群众跑最短的路、花最少的钱,他们不断优化服务项目,将公务员医疗补助、大病补助,职工医疗、生育等14个服务项目细化为34项,只要网上能查到的信息决不让老百姓多跑冤枉路。
  为了方便群众办事,中心将银行搬到大厅,给每个窗口都配有快拍仪,所需材料全部电子化网上传输。大厅的布局装饰更加体现人文关怀,市民可在休闲区上网、洽谈,市中心将办理事项在公交车站的避雨亭进行公布,市内公交车在便民服务中心门口设站。在门前道路设计修建过程中,更是处处体现便民思想,从两侧带状广场设计、道路绿化到公交线路改线、公厕修建、公共自行车站设立等,都是为了方便群众,让大家在办事之余享受一个舒适的环境。

 

  四级便民网打造“三位一体”便民服务格局

 

  便民服务是民生工程,其动力在于观念更新、生命在于效能提速、出路在于方式创新、标准在于群众满意。项目建设之初,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察局局长张龙带队赴七个省、十多个地市考察,学习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同时也发现传统的便民服务运行模式存在的一些不足,例如市级和区县的服务中心不能联通,经常是老百姓在区县递交材料后,区县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还要跑到市级服务中心进行审批,老百姓要等、工作人员要跑,遇到审批领导出差只得延长时间等问题。
  如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真正做到便民、利民、为民?经过大家的辛勤努力,终于一套科学规范高效的设计理念出炉,那就是要运用法制思维和法治方式,建立了一个以规范权力运行为基础,强化监督为抓手,便民利民为目标的“三位一体”的便民服务模式,按照“高效合法审批、优质便民服务、公开透明交易、全程电子监察”的总体要求,研发设计了一套全新的软件平台,将实体大厅与网络技术有机结合,建立了覆盖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便民服务网络,该网络以“一厅、三网、四平台”为总体架构,一厅:即按照“统一的环境、统一的运行机制,统一的服务规范、统一的监察规则”;三网:即便民服务中心办公网、便民服务中心公众网、电子监察网;三平台:即行政审批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电子监察平台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该网络包括1个市级、4个区县、39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和543个村、70个社区便民服务站,各级中心(站)通过便民服务专网链接,实现互联互通。
  为了杜绝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或以权谋私等乱象,使政府部门显性权力规范化、隐形权力公开化,我市建立“审批权力清单”制度,特聘请由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9名教授、博士、35名研究生组成的法律专家团队,对全市各区县、各部门上报的726项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按照法定原则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对以往指向不明的项目全部删除,最终只保留了386项,精简了近一半。同时,对保留事项按照事项名称、设定依据、申请条件、申报材料、办理期限、收费标准等逐项进行清理和规范,并对社会公开,对所有权力进行细化、固化,格式化运行。  
  前不久,中省有关部门领导来我市参观时,认为我市将网络技术发挥到了极致,四级便民服务网络平台更是全国领先;兄弟地市也纷纷来我市取经,有意全面复制我市立体式、网络化的便民服务系统。

 

  “监督+管理+服务”新模式打造办事最快政府

 

  在窗口办理申请,在办理过程中会不会发生权力寻租、两头受理、体外循环、超时办结等问题。
  网络是个软概念,需要实的制度支撑。制度建设是保证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在便民服务模式的建设中,制度设计是重中之重,我市采取“集中办公、统一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电子监察”的“监督+管理+服务”的新模式,努力打造办事最快政府。
  中心通过全面清理许可(审批)服务事项,再造审批流程、压缩办事时限,做到项目名称、法律依据、申请条件、申报材料、办理程序、收费标准、承诺时限、审批制度、办理结果“九公开”,实行“窗口受理、部门后台审批,网上运行全程监督”的运行机制。前台和后台通过网络链接,实行隔离制度,后台不允许私自约见当事人。对于因法定因素必须约见申请人或者现场勘查、审验的事项,也得在便民服务中心指定的时间、指定的地点中进行。
  纪检监察机关对中心所有进驻单位和窗口工作人员包括各个区县、乡镇服务中心的工作过程进行全程电子监督,将行政审批、服务项目的受理、审核、审批等环节全部“晒”到网上去,对各环节的办理状态、依法行政、行政效能等情况分4类22种形式,通过实时和再现的方式进行定性、定量监察,对违反审批条件、审批程序或超时限、乱收费等违规现象进行预警和报警,使事项办理“看得见,管得住”。同时,市纪委监察局还制定印发了《铜川市便民服务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以纪律约束保证中心持续高效运行。
  市民可通过网络了解到事项进展情况,事项责任人,当审批服务延迟或被拒绝时,市民无需申请或举报,监察机关就会立即启动专项监察,对有关情况进行核查。该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被动监察为主动监察,结果性监察为过程性监察,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有效防止腐败。
  并联审批是我市改革审批服务制度的一次创新,该制度一改以往按序逐家审批的模式,而是对依法需要前置审批的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共同审批办理的事项,按照首问窗口统一受理申请、相关窗口同时办理的方式进行行政审批,涉及多个部门需要论证、踏勘、听证的,采用联合论证的方式在中心指定的时间、地点统一实施的制度,极大地缩短了办结时限,提高行政效率。
  市民高宝安说,过去办事跑了这个部门再跑下一个部门,这个章子盖完了再去盖那个,非常地麻烦,有些事项甚至要等了大半年左右,就这还在人家期限范围内,现在并联审批不出大厅所有的审批都搞定,有了办结时限,遇到签字领导出差也不怕,这对我们生意人来说大大节省了时间,再也不用“走后门”看谁的脸。
  “推行‘便民服务中心’既是便民之举,又意在预防腐败。公开受理条件,不允许体外循环,杜绝暗箱操作。公开办事流程和依据,可以让广大群众监督行政部门,使他们切实做到不越权、不滥用、不失职。”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察局局长张龙说。
  “监督+管理+服务”的模式,推进了行政效能,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水平,真正成为办事最快政府。

(记者:王悦)


网络编辑:沈璐
信息审核:刘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