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政府促进 部门联动 园区辐射 行业带动 典型引领

我市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5910人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14-07-05 09:14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上半年,我市深化落实“政府促进、部门联动、园区辐射、行业带动、典型引领”的就业工作思路,通过实施“2345”就业工程,健全服务体系,拓宽就业渠道,优化就业结构,提升服务水平,截至6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910人,完成任务1万人的59.1%;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924人,完成任务5000人的58.5%;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169人,完成任务2000人的58.5%;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3%,低于4.5%控制目标1.07个百分点;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28亿元,完成省级1.8亿元任务的71%,完成市上2亿元任务的64%;职业技能培训10605人,完成任务1.2万人的88.4%;创业培训1812人,完成任务3000人的60.4%;职业技能鉴定4946人,完成任务4000人的123.6%;农村劳动力转移7.72万人次,完成任务8万人次的96.5%,创经济收入4.72亿元,完成任务8.8亿元的53.6%,引导性培训15695人,完成目标任务1.5万人的104.6%。
  今年,我市就业工作以实施“2345”工程(即二个体系、三个基地、四类重点群体、五项重点工作)为重点,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工作新举措、新办法,积极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政策,扩大政策惠及面,上半年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成效初步显现。
  一是“二个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顺利结束。为了不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就业管理网格化体系,市就业管理局按照“以点带面、系统延伸、完备人员、信息畅通、无缝对接”的思路,采取先试点再铺开的办法,将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延伸到最基层的社区、村组和企业,并配备了就业专职统计员、就业政策援助员、基层人力资源特岗员和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员,保证试点地区人员和系统双到位。首先,在王益区选取2个社区和2个行政村(育才社区、光明社区、灰堆坡村、店子坡村)进行试点,通过入户调查的方式对4个试点单位人员信息进行统一采集,为试点单位配备了专职统计人员和就业信息援助员,确保信息采集的真实准确;其次,将就业政策、招聘信息等资料在试点单位入户发放,实现各项就业政策宣传的全覆盖,不断提高百姓对就业政策的知晓率;再次,对试点单位的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入户调查,登记基本情况和就业愿望,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对育才社区的40户困难人员“一对一”帮扶18户,其余按要求推荐就业岗位帮助就业。试点工作已在6月底结束,在试点的基础上,市就业管理局积极查漏补缺,总结经验,完善措施,计划7月份在全市推行,实现我市就业基础数据真实准确,动态管理及时高效。
  二是“三个基地”建设有序推进。目前,铜川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依托铜川市麟字特种电源有限公司建设成功,已投入就业资金30余万元,占地360平方米,是我市首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现已有15户大学生创业企业申请入驻基地进行孵化、提升。通过考察论证,确定了首批入驻孵化提升大学生创业企业6户,已入驻办公。“照金统筹城乡就业创业示范基地”制定了创建方案,上报了创建基地请示,市人社局经研究同意创建并给予了批复。今年,照金村集团在该基地主要实施的项目,有照金红色旅游名镇二期提升改造,农产品集贸交易市场,照金镇区、薛家寨、香山大景区联动运营,生态农业和景区运营管理及物业服务等项目,计划投资7000万元,其中就业资金1140万元,稳定就业300人,新增就业2000人。目前,已投入2000万元,就业资金310万元,新增就业560人。“铜川市困难企业职工再就业综合示范基地”有序推进,黄堡工业园区管委会制定了基地实施方案,上报了创建基地请示,市人社局经研究同意创建并给予了批复,各项工作正按计划实施。今年该基地主要实施打造创业示范一条街、下岗职工再就业示范园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孵化基地等项目,预计总投资3.95亿元,其中就业资金1005万元,稳定就业600人,新增就业800人。目前,园区已投入2.31亿元,就业资金220万元,新增就业425人,完成了下岗职工创业培训、岗前培训、技能培训350余人。
  三是“四类重点人员”就业状况得到有效改善。全力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市就业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大实施就业见习计划,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对高校毕业生进行托底安置,认真办好各类网上和现场招聘会,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上半年,征集到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单位255家、岗位882个,组织385名高校毕业生进行了就业见习,补贴资金97.4万元,对324名大学生免费进行了创业培训,为47名大中专毕业生提供了小额贷款321万元。截至目前,全市新增2013届报到毕业生142人,共有2607名2013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回我市报到,已实现就业2406名,就业率达到92.3%,确保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多措并举促进其他困难群体就业,通过“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落实公益性岗位补贴、援企稳岗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技能培训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以及实施免费的技能培训鉴定、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小额贷款等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使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困难群体的就业状况得到有效改善。上半年走访、登记认定就业困难人员2038人,零就业家庭19户19人,通过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使1169名就业困难人员和19户零就业家庭中19人实现就业。上半年审核拨付11家单位678人社保补贴307.26万元,发放2013年度3833名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2131万元,减轻了困难人员负担,提高了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积极性。

(记者:段海洲)


网络编辑:唐湘
信息审核:陈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