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宜君在全省县域经济排名中再进三位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14-06-30 09:15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宜君县坚持不懈稳增长、调结构,持之以恒惠民生、促和谐,2013年在全省83个县县域经济考核中,排名37位,较上年又前进了3个位次,保持了稳中求进的良好发展态势。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5.8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9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1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423元。
  重基础,农业产业稳步提升。棋盘、福地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进展顺利,财政现代农业果业项目通过省级验收。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35亿元。成立了13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站,年检测农产品3000批次以上。治理水土流失52.1平方公里,新修基本农田6090亩、改造提高4480亩。新栽核桃1.17万亩、苹果2.1万亩,宜君核桃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宜君苹果在第六届洛川国际苹果博览会上获得了2项金奖、10项银奖;连续四年被农业部确定为玉米高产创建项目示范县。蔬菜面积达到1.54万亩,实现总产2.68万吨。新增中药材2057亩,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场(户)15个。
  强工业,工业焕发新活力。园区控制性详规编制、彭镇互通式立交等尾留工程全面完成,延西高速与包茂高速连接线园区段3.2公里基础路基全部拓开,园区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年生产原煤169万吨、医药制剂352吨、白酒1672吨。强宏建材改扩建项目和太安LNG加气站项目建成投产,昊泰煤矿30万吨升级改造年度任务全面完成。中小企业完成非公经济增加值14亿元。石油勘探开发项目完成投资6.1亿元,累计布井261口,形成产能10万吨,调出原油4万余吨。云梦风电项目进展顺利,马庄油页岩开发项目已具备试产条件。
  生态引领,三产服务业蓬勃发展。“两山一湖”景区初具规模,福地湖旅游专线投入使用,乡村旅游积极推进;县博物馆主体竣工,“宜君石窟群”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七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大力改善了旅游发展环境,带动了以服务区经济为主的三产服务业发展,荣膺“最美中国”自然生态旅游目的地称号。全年接待过境游客55.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2亿元。完成造林5.8万亩,被评为“陕西省林业产业强县”。建成沼气池570口,推广应用太阳灶、节柴灶1100台,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62%。开展了沿河村镇污水综合治理工作,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农村卫生厕所改造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创建达标省级生态乡镇3个、国家级生态村1个。
  保民生,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工作扎实推进,连续四届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双高双普”工作正式启动,学前教育全面普及,在全市率先实现了15年免费教育;“两馆一站”建设进一步加强,“户户通”实现了全覆盖,《鬼谷子与云梦山的传说》、《宜君剪纸》被列入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计生三大工程深入推进,被评为“省级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县”;坚持将新增财力的80%用于改善民生,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超额完成;新增就业220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2%;建成9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和17个农村幸福院,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稳步推进;“三无县”成果进一步巩固,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
  提服务,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完善了《县城总体规划》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将生态宜居理念贯穿县城规划建设始终,紧紧围绕“创卫”指标抓落实,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工作已通过验收;彭镇、五里镇、云梦乡政府规范化建设全面完成,焦寨中心村主体完工,马庄中心村一期建成入住;建成供水工程16处,解决了6857口人的饮水问题;完成了7条68.7公里乡村道路建设,方便了群众出行;招商引资创历史新高,实际利用市域外资金14.45亿元;在全市率先推行了“先住院,后结算”服务模式;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现了县乡两级全覆盖,建成了电子化政府采购平台,财政惠民“一卡通”兑付项目增加到38项,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平台全面建成。(田晓鹏)


网络编辑:徐振华
信息审核:唐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