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我市残疾人工作取得长足发展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14-05-10 07:40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近年来,在中国残联、省残联的大力支持下,我市紧紧围绕提速发展,突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困难群众实际问题,残疾人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建立了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康复工作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在全省率先开展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全覆盖工作,残疾人培训就业工作成效显著,残疾人文化体育工作多次荣膺国家级、省级大奖,5.7万残疾人沐浴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一是建立了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全市贫困残疾人基本上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民政部门将735名“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的残疾人纳入“五保”或集中供养。二是残疾人参加基本养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时,享受到了政府的全额或部分补贴。从2011年6月起,我市将农村重度残疾人参合缴费纳入农村医疗救助资助范围,缴纳了医保。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时,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全额补助,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个人缴费80元,其余由财政补贴。三是建立了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从2011年7月1日起,我市为残疾等级三级以上的残疾人每人每月发放50元的生活补贴。
  残疾人康复工作扎实推进。一是将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二是组织重点康复服务项目。2013年,省残联复明一号眼科流动手术车来铜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230例;为14名聋儿申请到国家助听器、人工耳蜗项目资助;为440名精神病患者免费提供价值18万元药品、救助资金16万元;为109名残疾人免费装配了假肢。印台区、宜君县,王益区分别成功创建全国、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县,印台区、宜君县荣获第六批“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荣誉称号。
  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全覆盖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从2012年起,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全覆盖工作。从2013年起,连续三年每年列支22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全覆盖工作。2013年已经实现了16个乡镇(街办)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全覆盖,适配器具10282件。
  残疾人教育工作稳步推进。在全市形成了以随班就读为主、市聋哑学校为骨干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体系。“十一五”期间,投入资金近200万元,累计为615名残疾儿童少年发放补助;为85人(次)当年录取的残疾大中专学生提供1000-3000元的一次性资助;资助300名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入学深造。
  残疾人培训就业工作卓有成效。加强残疾人培训工作。我市实施的《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实施意见》将残疾人纳入了培训范围,要求各职能机构根据残疾人的就业需要和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提高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市人社局、市残联将铜川市安泰驾校确定为残疾人驾驶员定点培训机构,市残联为已取得驾驶证的学员给予1000元补助。市残联连续多年开展了盲人计算机和按摩技能免费培训。全市残联系统开展残疾人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培训残疾人1000名。采用公益性岗位安置残疾人就业,将全市41个乡镇(街办)、67个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纳入公益性岗位管理。对有创业意愿的残疾人积极提供创业培训、小额贷款支持等。2013年,为残疾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00万元、项目贷款300万元。
  残疾人文化体育工作多次荣膺国家级、省级大奖。残疾人运动员在全省、全国和国际比赛中多次获得好成绩,我市代表团在全省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上获得了大会体育道德风尚奖和乒乓球、射击两个项目金牌数第二名,共取得了金牌28块、银牌16块、铜牌15块的好成绩。我市组队、集训的特奥足球队代表陕西参加了2013年全国特奥足球比赛,夺得冠军。残疾人文学创作获佳绩,刘爱玲的作品《上王村的马六》分别获得第二十届天津“文化杯”全国梁斌小说奖中篇类小说一等奖和柳青文学奖;韩文惠的作品《有阳光,每一朵花都能绽放》获得中国残联“建党90周年征文大赛”一等奖。印台区残联、王益区红旗街街道办事处、宜君县城关镇宜阳社区被省残联授予“全省残疾人文化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人荣获“全省优秀残疾人文化工作者”荣誉称号。(记者:刘冰剑)


网络编辑:徐振华
信息审核:徐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