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大美铜川哺育出了小朱鹮

来源:市政府办 发布时间:2014-05-03 20:37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云在青天,朱鹮当空。阳光照耀沮河,两岸群山青翠,禁不住春的诱惑,朱鹮陶醉其中。有的水中嬉戏,有的岸边闲情信步,有的煽动翅膀飞向蓝天、俯冲林海,与蓝天、碧水、青山辉映成趣。
  林间一颗树上时不时传来窸窸窣窣的叫声,那是两只嗷嗷待哺的小朱鹮。再仔细看去,朱鹮宝宝生活的这颗树上,被工作人员缠上了细密的网,以防它们不小心掉落。可爱的小朱鹮不仅是它们父母的心肝,也是铜川人的宝贝。这两只小朱鹮于4月30日和5月1日先后降生,是编号L32、L47一对朱鹮“恋人”爱情的结晶。
  2013年7月3日,国家林业局、陕西省政府主办的中国秦岭以北朱鹮野化放飞仪式在铜川市耀州区柳林林场举行,32只朱鹮开始了在铜川的新生活。据了解,从上世纪80年代在我省洋县发现7只朱鹮以来,经过抢救性保护,这种濒临灭绝的珍贵鸟类在陕西境内已经恢复到1700多只。这次铜川成功孵化出小朱鹮,标志着我国人工野化放飞朱鹮取得重大突破。
  铜川是一座煤城,曾被称为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朱鹮在这里能生活下去么?放飞那时,曾有人如此疑问。
  铜川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给出了答案。近年来,铜川以转型为统揽,抓住被列入全国资源型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的重大机遇,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文化兴市、生态立市”战略,经济社会步入了科学发展的轨道。在生态环境建设上久久为功、持续加力,让城市改头换面。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为抓手,上硬法、出硬手,重拳治污降霾,控烟、减煤、抑尘、增绿多措并举,坚决向落后生产生活方式告别。忍痛舍利向主导产业开刀,从去年起,不再新上水泥生产线,关停落后电解铝生产线,关闭药王山周边8家水泥企业,拆除62家石渣厂、79个白灰窑和84个坩土窑,对年产30万吨以下煤矿全部关闭。聚焦重点领域,下气力整治扬尘,深入开展210国道铜川段环境综合整治,公安交警部门在主要道路设立14个运输车辆治污降霾检查站,实行全天候执法检查,从严治理货运车辆高尖装载、沿途抛洒。实施机械带水清扫,定期洒水清洗。建筑工地安装扬尘视频监控系统,实行湿法作业、密闭运输、绿色施工。以工程措施推进“煤改气”,去年以来拆除燃煤锅炉78台、累计218台,新建天然气锅炉98台、累计284台,城市气化率75%,基本实现了煤炭城市供暖不烧煤、煤矿工人产煤生活不用煤。加快企业脱硫脱硝工程建设,实现了火电、水泥行业脱硫脱硝设施全覆盖。建立了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绿色、低碳出行成为更多人的选择。构建绿色生态体系,扩充环境容量,昔日的黑色煤城如今绿满眼,正在向休闲养生城市转变。全市森林覆盖率45.1%,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65%,绿地率36.2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24平方米。铜川成功创建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宜居水平居全省第一、幸福指数居全省第三。去年收获330个蓝天,今年截止4月底,按照新标准优良天数52天,居关中城市前列。
  铜川是一座向善向上的城市,包容性强,东北、江苏、河南及陕北等外来迁居人口众多。这里的人拥有一颗温暖的心,“12·17”捡橘子事件、郭晓燕扶起摔倒老人事件等等,这些平凡举动,展示着铜川人的美德,就连鸟儿也向往这座城市。铜川有24目55科140种野生动物在这里栖息,玉皇阁湿地成为远近闻名的“天鹅湖”,沮河流域栖息过冬的珍稀候鸟逐年增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朱鹮来到这个美丽的城市,铜川人视朱鹮为“孩子”,政府是“监护人”,发布《加强朱鹮保护工作的通告》,引导群众爱护朱鹮。保护区的村民成为朱鹮的“真朋友”,在自家地里不使用农药、化肥,避免保护地受到污染,影响朱鹮生活。工作人员作朱鹮的“保姆”,悉心照料,给朱鹮尽可能提供生活必需品。在得知小朱鹮出生的消息后,铜川人更是满怀祝福为小朱鹮起名,希望它们在这片沃土上幸福快乐的成长。对生活在这里的人和动物来说,铜川不只是一座城,更是一个家。
  好蓝天、好空气、好山水、好的铜川人留住了吉祥鸟朱鹮,哺育出了新的生命,为铜川带来了灵气和财气。朱鹮盘旋在铜川的上空,让这方山水更加灵动、更有底蕴。朱鹮驻足果园、菜园,给农民朋友送去祝福,带来更好的收益。
  期盼大美铜川孕育更多的小朱鹮,期盼这座向善向上的城市早日实现转型梦,期盼铜川的明天越来越好。


网络编辑:宋蕊
信息审核:杨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