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四创工作围绕打造宜居宜业大美铜川为目标,以创国卫暗访问题整改暨行业达标工作以及治污降霸保卫蓝天行动为重点,广泛宣传、强化督查、强势推进,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创国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积极实施创卫项目,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大力实施城市危旧建筑拆除及有碍观瞻建筑饰新工程,城市市政设施提升工程,城市环卫设施建设工程。共安排创国卫项目17类454项,总投资9658万元。同时,通过项目拉动,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632.2万元。其中耀州区完成9095.5万元,王益区完成5695万元,印台区完成4004.8万元,新区完成4836.9万元。
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成效明显。全市创国卫暨城乡环境卫生百日整治活动动员大会后,各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扎实开展整治活动,市区两级四创办认真抓好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通过现场观摩、考核评比、示范带动等一系列措施,城市市容环境面貌明显改观。积极推行城市环卫保洁“网格化”管理模式,不断加大城市管理力度。组织各办事处、各社区广泛发动群众,对建成区内单位、居住小区、背街小巷、支毛沟、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河流、公路、铁路沿线等区域环境卫生进行大整治,解决了一大批多年来的脏乱差问题,城区环境卫生发生了较大变化。组织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开展联合执法,集中治理占道经营、流动摊点和夜市,规范了一批临时便民市场和夜市。开展了户外广告整治活动,对宣传牌、遮丑牌全部拆除。积极开展建筑工地联合执法检查,初步遏制了扬尘污染。开展了公路沿线83座加油(气)站环境卫生整治。投入资金9686.97万元的210国道铜川城市段治污降霾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成效大,使沿线环境面貌有了新的改善。
公共卫生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一是切实加强爱国卫生组织管理。健全充实了市区两级爱卫机构,认真落实周末卫生日制度和卫生检查评比制度,继续开展无烟单位创建活,在各公共场所全面禁烟。二是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开展健康知识进万家活动,印制下发宣传折页13万册,培训健康教育骨干350名。全市每个单位、学校、社区、村组、企业都设立了健康教育宣传栏,定期更换内容,每所学校都开设了健康教育课。通过以试代检的方法,确保各类人群健康知识普及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达标。三是重视加强传染病防治。国家、省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达100%,法定传染病漏报率、及时率、准确率均达到了国家标准要求,传染病网络直报率达100%,通过以大带小的模式,全市个体医疗机构医疗废弃物收集、处理网络正在逐步形成。全年未发生重大传染性疾病。四是积极开展病媒生物防制。按照“属地管理”和“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坚持群众运动与专业队伍相结合,扎实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和重点孳生地治理,使得四害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五是加强公共场所卫生和饮用水卫生监管。实行量化分级管理,对从业人员进行集中培训,统一制作各种卫生管理制度牌和标识,规范清洗、消毒、“三防”等环节。对二次供水和自备水源地进行了规范管理。
食品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理顺了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了基层监管工作,进一步明确了生产、经营和餐饮各个环节的监管职责。积极开展从业人员培训,严把许可准入关。对辖区内所有餐饮服务单位逐街道、逐店进行拉网式检查。印制发放餐饮业、食品加工、食品经营行业达标规范2.3万份,积极组织开展前店后厨大清洗,规范设置各种标牌制度,针对建筑工地、学校等食品安全监管薄弱环节开展了专项督查,召开观摩会,明确整改要求,限期进行整改,开展食品安全示范一条街、示范店和阳光厨房创建活动,推动餐饮业、食品生产加工、经营行业规范化建设,还根据餐饮门店面积不同,配置不同的油烟净化设备,油烟净化器安装了50%以上,有效解决了群众长期反映油烟污染问题。
创模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去年以来,我市以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为抓手,强化管理,铁腕治污,改造提升20家重点监管企业治污设施,关闭拆除8家水泥企业、62家石碴厂、79个白灰窑和84个坩土窑。实施210国道铜川城市段、药王山景区和坡头工业园区环境综合整治。拆除燃煤锅炉78台,新建燃气锅炉98台。新增天然气用户1.37万户,城市气化率75%。规模以上餐饮企业安装油烟净化设备120台(套)。建成了大唐养生园、阳光带状广场等城市公共休闲设施,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使得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0天。
(记者:朱红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