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石嘴山市创新思路化解产能过剩做法值得借鉴

来源:市政府办 发布时间:2014-04-10 16:26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宁夏石嘴山市是因煤而兴、依煤而建的西北老工业基地,也是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面积530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4万,人均GDP 60183元、人均财政收入4180元,分别高出我市21935元和1345元。石嘴山市在经济体量、城市规模、产业结构等方面与我市同质的因素很多,因此,石嘴山创新思路化解产能过剩,探索发展新路径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近年来我国经济运行质量越来越高,产业结构越来越精细,环保意识越来越强。2011年,随着煤炭资源枯竭,石嘴山老的工业经济运行越来越艰难,产能过剩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工业“当家小生”电石和铁合金两个行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两个沉重包袱。面对产能过剩,是彻底治理,还是修修补补?经过反复调研论证,考虑到全市电石、铁合金等产业无论在自然禀赋资源、国内规模优势及拥有一批技术过硬的产业工人,这些传统积淀无疑不可放弃。因此石嘴山以传统工业优势为母体,发展循环经济,做优存量,再以国家以及自治区级“实验室”为平台,以人才、创新为核心驱动发展新兴产业,另起炉灶做大增量。经过几年探索,摸索出一条“增3减2保1”的新路径:即在产能过剩“盘子”里保证3分增量,拿出2分用来弥补淘汰落后产能造成的损失,再拿1分保证全市经济可持续增长。
  “增1”,优化提档深加工一批。原来电石行业就是卖乙炔原材料,现在几户企业投资进行技术改造,生产出的PVC产品供不应求。最典型的案例是宁夏大地化工有限公司,经过几年技术改造,目前其循环产业链已形成石灰石—电石—乙醛—PVA—PVC。还有一户企业通过深加工生产出无毒高效农药,投放市场销售形势十分看好。
  “增2”,控制总量改造一批。由于电石和铁合金产业电耗高和污染严重现象比较突出,石嘴山市实施强制性全面改造,即要求几十个大型企业必须更新使用大型密封矿热炉,铁合金耗电从每吨8400千瓦时降到7900千瓦时;另外80%的企业的废气、余热得到综合利用,加工成乙醇、合成氨等。
  “增3”,拓展国际市场“走出去”一批。十几家企业通过升级改造,产品对外伸展卓有成效。比如银晨太阳能集团,不仅利用太阳能生产制热产品,还研制开发出制冷装置。2013年中阿博览会期间与中东地区多个国家签订销售协议。
  “减2”,对落后产能淘汰一批、停产一批。近两年石嘴山市对十几家小企业强制性地将其陈旧设备全部拆掉,对改造后节能减排效果不明显的企业,强制停产改造。仅2013年,全市淘汰落后产能224万吨;40多家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被拒之门外;30多家企业被关停。
  “保1”,另起炉灶做大增量。通过建设“三个示范区”——打造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示范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和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示范区,“四个产业基地”——稀有金属新材料、碳基新材料、矿山设备机械制造、电石化工及下游产品研发,全力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电石化工、冶金、太阳能、生物技术、煤化工七大特色优势产业。
  2013年,石嘴山市非煤产业比重首次达到56.7%,成功越过“分水岭”。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加11.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1%。预计到2017年,石嘴山市不仅能够迈过产能过剩这道坎儿,且全市工业增加值将实现年均递增20%以上,GDP综合能耗年均下降12%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将全部达标。
网络编辑:张志珍
信息审核:张志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