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北京市城市运行管理、社会治安、社会服务管理三张服务网络将合并运行、信息共享,就业、计生、养老、住房、工商等多项政府公共服务也将实现网上办理,市民有事,上网就办,不用再受跑腿之累。
一是政府服务信息共享。在全国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年会上,北京市委社会工委书记宋贵伦介绍,到2014年年底,北京市多网融合体系将覆盖16区县,政府网络平台将合网运行。目前,相关试点已启动,将建立平台、采集数据。自推广网格化管理体系以来,北京市16区县均已建成了区级网格化网络平台。但这些网络分属于不同系统,各有任务,例如社区管理、交通管理、水电气热管理等。今后这些系统将全面融合,形成大的信息系统,充分互联互通。例如,目前城市运行部门发现机动车占压地下管线井盖,就必须通过交管部门查询联系车主挪开车辆,费时、费力、低效,而实现“三网融合”后,市政部门就能在授权范围内共享交管、公安等部门的信息,快速查询、及时处理类似事件。 “三网融合”运行将会提高政府对社会管理服务的能力和效率。
二是市民不出门也能办“大事”。区县、街道乡镇、社区和村建立三级网络体系,市民登录网站即可咨询政策、反映问题等。目前西城区已开始试点,市民登录网上虚拟的办公大厅即可办理多项社会事务。例如市民家里房屋漏水,以后就可以通过社区网络反映,房屋管理部门会第一时间派人上门解决,养老、计生、工商和社会组织注册等也将实现便捷的网络办理。即使在“八小时”外的非办公时间,政府值班工作人员也会通过手机等无线设备即时收到相关信息,及时处理居民诉求。
三是多网融合2014年覆盖16区县。北京市正在全面推进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化体系建设,已在244个街道、乡镇和4724个社区、村开展试点工作,覆盖全市75.3%街道、乡镇,70.4%的社区和村。2014年年底,全市16个区县将全部实现多网融合体系全面覆盖。新建100个社区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全市已累计建成309个规范化示范点。完成第二批627个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项目,使全市81%的社区用房达到350平方米以上。此外,新建200个“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示范点,总量达到822个,经抽样调查,覆盖社区的居民满意度达到97%。新增800个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的社区,全市2774个城市社区基本实现全覆盖。同时,开展了82个老旧小区服务管理试点,全市老旧小区自我服务管理试点累计达11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