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完善市县镇(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意见》精神,加大监管力度,落实“六个到位”,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针对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后,农产品监管链条延长,监管对象大幅增加,监管难度大、责任重的情况,对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调整,增加了监察和环保部门,形成了政府负总责、农业部门具体负责、其他部门协调配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制。
二是责任落实到位。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目标责任综合考核,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区县属地管理责任和乡镇监管职责。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专项奖,对完成好的予以奖励。区县对农产品基地实行定人、定单位、定期 “一对一”监管,共落实监管单位55个,落实责任人265人,形成了层层有目标、个个有责任,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是体系建设到位。抓住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机遇,市、区县农业部门均明确了监管科室,加强了基层监管队伍建设。全市36个涉农乡镇(办事处)均成立了由乡镇(办)主管领导担任站长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制定了《铜川市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省农业厅以《陕西农业通报》印发。按照有机构、有人员、有制度、有设备、有经费的“五有”标准建设了20个标准化乡镇农产品检测站,落实村级监管员580名,初步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四是经费投入到位。市财政每年列支50万元,区县财政每年列支10-30万元,作为检测监管专项经费。实行村级监管员补贴制度,今年市级财政落实专项经费80万元,对市级质检中心建设项目落实配套资金200万元,有力地保障了农产品监管职能的发挥。
五是督促检查到位。每季度开展一次农产品安全大检查,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行通报。全市共开展检查125次,检查农业生产经营单位1392个,查处问题29起,消除了农产品安全隐患。
六是舆论宣传到位。在省级新闻媒体宣传35次,市级新闻媒体宣传86次,组织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活动100多场次,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受教育群众达20万人次。通过全市政风行风热线直播节目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资市场监管经验做了全面宣传和讲解,提高了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科学消费意识和社会监督意识,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