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铁腕治污助推城市转型 铜川旅游收入年增长近50%

来源:转载《西部网》 发布时间:2013-10-23 08:53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今年7月,国宝朱鹮首次在秦岭以北的铜川野化放飞,这表明昔日煤城已经成为了适宜朱鹮生长的绿色养生城市。”10月22日,铜川市市长郭大为在“一市一策”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铜川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情况。

  铁腕治污助推城市转型发展

  铜川是因煤而设的典型资源型城市,“煤主沉浮”曾一度是铜川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写照。但长期“挖煤卖资源、挖石头烧水泥”的生产模式,使铜川资源濒临枯竭,滞后的发展水平和严重的环境污染使城市发展一度陷入困境。

  2009年,铜川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资源型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如何转型”成为铜川近年来发展的关键词。

  “转型不是放弃传统产业,而是要科学设置煤炭就地转化、清洁能源发展等指标体系,利用市场变化的倒逼机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郭大为说,经过几年的发展,铜川现在的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了30%。

  转型发展必须坚持铁腕治污。铜川持续开展了水泥粉尘、煤烟污染综合治理,先后关闭拆除了57条落后水泥生产线,淘汰落后水泥产能750万吨、削减水泥粉尘7万吨。“从今年起铜川市不再新上水泥生产线。” 郭大为说,水泥行业的重点是改造提升水泥企业,发展特种水泥及新型水泥制品,以避免粉尘污染。

  打造休闲养生城 旅游收入年均增长48%

  除了铁腕治污,铜川市还确立以发展“药王”中医药休闲养生产业为突破口,建设全国知名休闲养生城市的发展目标。

  近年来,铜川依靠“药王”资源,挖掘“药王”品牌蕴含的医药、养生、文化、旅游等资源,规划建设了大唐养生园和中医药产业园,药王山、照金香山、玉华宫和陈炉古镇四大景区及中药材种植、流通、研发、检测四大基地。一个集文化旅游、休闲养生为一体的新型城市板块已初具规模。

  铜川市围绕绿色养生,打造城市亮点,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通过发展休闲养生、旅游观光等,吸引西安及周边人群来铜旅游、定居,加快西铜同城化步伐。近年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了48%。

  获全省最宜居城市 幸福指数全省第三

  今年4月,铜川荣获了“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统计数据显示,铜川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65%,近年来铜川市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年均保持在330天。

  7月3日,中国秦岭以北朱鹮野化放飞活动在铜川举行,成为铜川环境改善的有力见证。

  近年来,铜川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转型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将新增财力和财政支出的80%用于民生。2009年以来投资130亿元实施民生项目5014个,建成4769个。在全省率先开展采煤沉陷区滑塌区综合治理和棚户区改造,累计建成保障房375万平方米、5.4万套,18万困难群众喜迁新居。

  据省信息中心《2011—2012年度各市城市宜居水平评价报告》,铜川城市宜居水平全省第一。《2011-2012年度各市居民幸福指数评价报告》,铜川居民幸福指数位列全省第三。(记者:沈晓芳)


网络编辑:杨凡
信息审核:杨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