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三门峡市转型发展之路值得借鉴

来源:市政府办 发布时间:2013-10-13 09:58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每年这个时候,成千上万只白天鹅来到这里准备过冬栖居,成为一道令人神往的风景。“在三门峡,GDP数字是和白天鹅数量一起增加的”,这句话是对三门峡市转型发展的精彩描述。

跳出“资源陷阱”

  三门峡是重要的黄金、铝、煤生产基地,但多年发展形成了工业一业独大的模式。如何避免矿竭城衰?主动转型、尽早转型、加快转型成为三门峡发展的路径选择。为此,三门峡市强力推进涵盖消费、投资、出口三大经济增长要素的“四大一高”战略,建设大通关、大交通、大商贸、大旅游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一战略,给三门峡带来了许多个第一次:第一次有了“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一批国字号通关机构;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第一次达到53.9%。

  经济指标是最真实的反映——2012年,三门峡市实现生产总值1148.8亿元,万元GDP能耗和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比5年前下降36.98%和69.95%,但GDP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却分别是5年前的2.23倍和2.5倍。

成就“金苹果奇迹”

  三门峡是盛产苹果的“风水宝地”,这些年,红苹果登上了“黄金宝座”:经过系列技术嫁接培育,苹果10元一个供不应求,就连以前被丢弃的果渣,也能从中提取市场价格一路攀升的果胶和膳食纤维。
  发展高新产业,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三门峡市委、市政府坚持的发展思路,成就的不仅是“金苹果奇迹”——在新兴产业规模化方面,兴邦科技采用静电纺丝制造的纳米纤维隔膜,性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在传统产业高端化方面,中国黄金集团投资200多亿元,建设了国内最大、最先进的黄金及有色金属加工科研、生产基地。

“文化山水”成品牌

  经过严格保护形成的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使这个城市有了一个常年5000亩、蓄水期3万亩水面和5万亩林地的城市生态园,三门峡也因此有了“天鹅之城”的美誉。随之而来的国家级音乐会和画展、影展轮番登场,让市民大饱眼福。

  现在,“文化山水”已经成为三门峡旅游的品牌——利用得天独厚的仰韶文化、老子文化、黄河文化,国家级节会“中国(三门峡)国际黄河旅游节”已连续举办19届;“全球十大河流对话黄河”影响巨大,“沿黄九省区旅游联盟”在这里诞生。今年,三门峡作为第八届中博会旅游活动主会场,同期举办第十九届三门峡国际黄河旅游节,以国际化视野、国家级站位、高水平运作为显著特征,使三门峡跻身全国最大的地区性旅游盛会举办地行列。


网络编辑:任玖雯
信息审核:任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