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是全国资源型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和全国113个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城市之一,始终把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认真落实全省治污降霾各项部署。今年以来,进一步加大力度,将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各区县和19个市级部门及20个重点企业,将压缩的“三公经费”用于雾霾治理,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1-9月份,全市PM10浓度下降10%,NO2浓度下降14.7%、SO2浓度下降36%、降尘强度下降7.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48天,较上年同期增加10天。7月3日在铜川沮河流域野化放飞的32只朱鹮生存状态良好。
一是坚决贯彻落实产业和环保政策。严把项目准入关,从领导包抓的项目做起,包括招商引资在内的所有建设项目,不符合产业和环保政策要求或未进行环评的,坚决不签约、不选址、不供地。从今年起不再新上水泥生产线。规划建设8个工业园区,引导企业退城入区,向工业园区集中。实施城市碧水增绿工程,年内新增城市绿地面积60万平方米,不断增加城市环境容量。
二是重拳整治城市大气污染。加强污染企业整治,制定了高污染企业退出计划,逐年减少高污染产业存量产能和企业数量,年内关闭、搬迁药王山周边8家水泥企业,目前已关闭6家,淘汰落后产能205万吨,减少粉尘排放1.4万吨。对20家重点企业治污设施进行提标改造,目前完成改造任务的80%。4条水泥生产线脱硝工程正在抓紧实施,华能铜川电厂2#机组脱硝工程已完成,脱硫增容工程年底前可投入运行。关闭了铜铝公司100KA电解槽330台,淘汰落后产能8万吨,减少烟尘排放3200吨。完成了3个加油站油气回收改造工作。加大道路扬尘整治,坚持“点、线、面”联动,对主要道路每天保洁,实施道路机械带水清扫,定期洒水清洗;加强对货运车辆的管理,从严治理高尖装载、沿途抛洒。强化建筑工地扬尘监管,建筑工地设置2.5米以上硬质围挡,做到湿法作业、场地覆盖、道路硬化处理;对23个违规工地责令停工整改,高限处罚,并在媒体上曝光。严管非煤矿山扬尘,对城市规划区内的石渣厂、白灰窑、砖厂等31家非煤矿山企业,年底前一律关闭,目前已关闭18家。深化煤烟污染治理,今年计划淘汰城市规划区天然气通达地段燃煤锅炉51台,目前已拆除38台。天然气未通达地段的41台燃煤锅炉已完成脱硫除尘改造。对市区周边80%的煤场建设了抑尘网。大力实施城市气化工程,城市气化率达到75%。在锦绣新城试行模块智能化集中供热工程。已淘汰“黄标车”及老旧汽车310辆。加强餐饮油烟污染治理,取缔露天烧烤,餐饮门店一律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备。
三是加强考核,铁面问责。将大气污染治理纳入区县、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坚持每月督查、两月一通报、季度考核、半年小结、年终奖惩,对连续2次考核排名末位的单位取消评优资格,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单位追究领导责任。给20家重点污染企业派驻督查员。在市级媒体开辟“治污降霾·保卫蓝天”专栏,设立了“谁在污染铜川环境曝光台”和有奖举报电话。对污染严重超标的企业予以曝光,将耗能排污重点企业排污情况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