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铜川市按照“提标、扩面、控费、便民、增效”的思路,精心安排,强化监管,巩固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全市平均参合率由2005年77.05%提高到2013年99.04%,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市新农合网络全覆盖。2011年底,市级平台与区县平台全部建成并于市内各级医疗机构互联互通,成为全省第一家新农合网络全覆盖的地市。通过信息网络实现了新农合住院和门诊“网上审核、网上监管、网上结算”的工作流程,方便了群众就医。农民不出村即可看病报销,出院当日即可结算报销,减轻了患者就医负担。
二是全面开展门诊统筹,解决了群众看小病的报销问题。目前实现了34所乡镇卫生院和543家规范化村卫生室门诊统筹全覆盖,参合农民受益面大幅度提高。据统计,2012年门诊统筹补助751797人次,收益人次数是当年参合人数的1.77倍。
三是提高外出务工参合住院患者补助比例。2011年以前,外出务工参合住院患者的补助比例低于当地参合住院患者。为了方便外出务工人员就医,使所有参合农民平等享受新农合政策,制订了《铜川市2012年新农合实施方案指导意见》,从2012年元月1日起,外出务工参合农民住院费用补助比例与当地参合农民住院费用补助比例相同。
四是推行“先住院、后结算”服务模式。今年5月我市首先在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推行“先住院、后结算”服务模式,在区县级医院试点,条件成熟后向二级、三级医院推广。截止目前,全市共有3个县级医疗机构、34所乡镇卫生院推行了“先住院、后结算”服务模式。截止8月底,已有1050人享受到新农合“先住院、后结算”服务,补助金额10余万元。
五是加强指导,确保基金使用高效和安全。制定了全市新农合补助政策,并于每个季度认真统计分析,及时指导区县,确保新农合基金使用高效和安全。2012年我市新农合累计基金结余率为17.45%(要求<25%),当年基金结余率为5%(要求<15%)。统筹区域住院费用补助比例平均达到81.58%,区县均在80%以上,超过了省上75%的要求。报销封顶线从2007年1.5万提高到现在的15万元,提高了9倍。今年上半年我市基金使用量占全年可使用基金的33.26%,运行合理、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