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煤城”铜川经济转型 重推“药王”品牌

来源:转载《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3-10-11 08:51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铜川是因煤而设的典型资源型城市,“煤主沉浮”曾一度是铜川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写照。拥有丰富矿产资源的铜川在矿产资源开发之后如何实现经济转型成为各界关注的话题。人民网陕西频道记者从铜川市发改委了解到,“药王”成为铜川经济转型重推品牌。近年来,铜川市提出把中医药养生保健产业作为转型的突破口,挖掘“药王”文化,发展关联产业,打响“药王”品牌,使铜川从“煤城”向休闲养生城市转变,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铜川市大规模的煤炭开采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上世纪七十年代曾是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和西北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曾被称为“渭北黑腰带上的一颗明珠”。1958年建市以来,已累计生产原煤5亿多吨、水泥1亿多吨,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受计划经济时期“重生产、轻生活”、“先治坡、后治窝”等传统观念的影响,长期“挖煤卖资源、挖石头烧水泥”的生产模式,给铜川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经济效益低下,发展水平滞后,下岗失业人员剧增,环境污染严重,社会问题凸显,城市发展一度陷入困境。
  转型,成为铜川迫切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2011年以来,铜川市委、市政府分析了铜川的资源、文化、区域等条件,研究了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规律和国内外产业发展趋势,终于找到了突破口——“药王”。
“药王”这一文化品牌,蕴含着丰富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文化旅游等资源,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唯一性,是一座亟待开发的宝藏。挖掘“药王”文化,发展关联产业,打响“药王”品牌,使铜川从“煤城”向休闲养生城市转变。
  依托“药王”品牌,规划建设了“二园”(大唐养生园、中医药产业园)、“四区”(药王山、照金香山、玉华宫、陈炉古镇四大景区)、“四基地”(中国铜川中药材种植、流通、研发、检测基地),并举办了两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出台了加快旅游业、商贸流通业、新区商贸服务业和陈炉古镇景区保护开发建设的决定,设立了相关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2012年,铜川市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8亿元,较2009年增长了3.74倍;文化产业增加值4.53亿元,增长34.4%,增速居全省第二。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2.18亿元,同比增长36%。

  链接:http://sn.people.com.cn/n/2013/1010/c226647-19661569.html


网络编辑:杨凡
信息审核:杨凌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