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铜川市以现代教育技术为突破口,坚持硬件配置为基础、技术培训为支撑、资源建设为重点、教学应用为核心。通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不断丰富,教学效率得到提高,调动了农村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农村偏远地区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加大投入,提高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积极实施农村远程教育、校校通、基础教育专网、数字校园示范校、电子书包试点、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等项目,累计投入9012万元,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化硬件建设,提高信息化配备水平。目前,全市农村学校全部实现了网络宽带接入和卫星资源覆盖,全市中小学拥有学生可用计算机5344台,生机比达到20:1;拥有教师可用计算机2618台,师机比达到4:1;装备多媒体投影教室539个、计算机网络教室168个、语音室65个、电子备课室75个、校园网24个。全市农村学校已完全具备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现代化教学的条件。
二是加强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技术水平。全市先后选派技术骨干、学科教师、电教系统人员、校长等350余人参加省上组织的各类教育信息化培训;2008年底完成了对全市8770名农村教师“远教工程”技术培训;累计开设培训班180多个,参加了“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8298人取得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合格证。通过培训,提高了全市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和信息素养,激发了广大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热情,促进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三是加强资源建设,促进教育信息化内涵提升。铜川市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注重优秀资源收集和自我资源积累,制定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接收管理使用规范》,开展了建设校本资源库和资源征集活动,累计开发市级资源64000多个,190多G,上传省教育专网资源1万多条60G左右。从2012年起筹建铜川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以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系统为重点,购置一批名校优质教育资源,开设校本资源网络版,所有资源向全市师生免费开放。目前已进入采购阶段,项目完成后将极大提高农村学校资源建设水平,减轻资源搜集整理工作量,加强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交流协作,促进全市教育资源建设。
四是以活动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组织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优质课评选展示观摩活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年、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管理和应用“百校行”、中小学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大奖赛等活动,参与学校200余所、教师2万余人次。连续多年在全市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题研究,“十一五”期间取得省级优秀课题1件,良好课题7件,合格课题4件,“十二五”研究课题有2个单位立项参加国家级,4个单位立项参加省级课题。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教师搜集资源、分析资源、开发资源、使用资源的能力,促进了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深入研究,使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得到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