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铜川市非公经济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平稳运行,呈现稳中趋缓的态势。
从总体运行情况看,经济总量持续提升,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64.58亿元,占生产总值的47.9%,较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非公投资快速增长,截至6月末,在建非国有、集体投资项目160个,较上年同期增加24个,较3月末增加43个,累计完成投资41.66亿元,同比增长59.6%,增速较3月末提高41.3个百分点,非公项目投资占比达到38.4%,较上年同期提高6.4个百分点,较3月末提高0.8个百分点。重点税收差异明显,非公企业上交税金9.85亿元,同比下降0.9%,占全市税收收入的61.7%,较上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提高1.5个百分点;营业税、其他税和增值税呈“两升一降”态势,营业税和其他税收分别为2.52亿元和5.44亿元,同比增长40.1%和6.7%,较上年同期提高2.4和0.9个百分点,增值税1.89亿元,同比下降37.7%,较上年同期回落6.5个百分点。
从行业发展特点看,三产结构由上年同期2.3:68.3:29.4发展到1.9:69.3:28.8。第一产业比重回落,完成非公增加值1.25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0.06亿元,占该产业增加值的26.1%,较上年同期回落3.5个百分点,较一季度回落32.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升,完成非公增加值44.7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66亿元,占该产业增加值的47.4%,较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小幅提升,完成非公增加值18.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8亿元,占该产业增加值的52.3%,较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
主要影响因素:一是畜牧业受市场和季节影响,占比回落。一产中非公经济占比最大的畜牧业产值增长2.2%,同比回落3.3个百分点,较一季度回落2.2个百分点。二是工业受公有制企业和新增企业影响,占比提升。受铜川矿业公司、崔家沟煤矿等企业产值下降影响,上半年全市国有、集体等公有制企业减少产值4.83亿元,使得非公比重相对提升0.9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家,其中24家为非公企业,增加非公产值8.8亿元,拉动非公比重提高1.1个百分点。三是商贸服务业受政策和成本上涨影响,效益下滑。四是房地产市场受政策和市场环境影响,形势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