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铜川市保障房建设实行质量终身制

来源:市政府办 发布时间:2013-07-26 09:07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近年来,铜川市始终把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铜川的一号民生工程,在建筑质量管理中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全面落实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主体责任,在积极推行质量终身负责制的进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铜川从2003年最早提出棚户区改造,到锦绣新城建设,铜川的保障房建设规模和质量均走在了全省前列。截止2013年6月,全市累计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312万平方米,建成新房4.46万套,已解决了15万困难群众住房问题。

        一是加强行业质量监管,从源头上严把质量关。明确参建各方责任,建设单位指定施工现场管理总代表,全面负责协调施工现场的组织管理,施工单位严格按照经审查合格的施工图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监理单位落实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重点加强保障性住房的质量管理;严格履行重大质量问题和事故督促整改、报告制度,健全质量保障体系,明确工程质量监督内容和程序,对保障房项目管理、建设手续、建筑材料、竣工验收等进行细化;建立保障性住房项目专项质量监督台账,制订专项工程质量监督计划。由市住建局牵头,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选派工作责任感强、业务水平精的质监人员,成立保障性住房专项质量监督小组,完善全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体系;严格监管施工环节,在工程项目设计、审图、招投标、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环节,建立质量信用档案和不良行为记录公示制度。对监督检查中发现违法违规等不良行为或存在质量问题的责任单位,一律列入“黑名单”。在企业监管中,坚持信用“零容忍”和“一票否决”,对严重失信企业将被永久“拉黑”。对造成重大工程安全和质量的相关责任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和负责人,终身追究相应责任。

        二是狠抓项目管理,推行“现场管理”新模式。鉴于建设单位承担项目前期,征地、拆迁等繁重的工作量,会造成“顾此失彼”的情形,铜川市从多年的棚户区改造实践中,认识到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重要性,把保障房建设中最繁琐的施工现场管理分离出来,交给专业的国有企业完成,让建设单位腾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抓管理,确保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万无一失。目前,铜川最大的保障房异地安置工程锦秀新城锦园项目,就创新性地采取了专业现场管理的做法,严格按照《项目施工现场管理手册》199项工序加强管理,在提升工程质量和项目推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是明确责任主体,层层签订质量目标责任书。为加强保障房建设安全质量管理,铜川采取住建部门与建设方签订年度质量目标责任书,建设方与现场管理方签订目标责任书,现场管理方分别向施工方、监理方等参建单位,细划质量目标,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质量目标责任管理体系。通过明晰主体责任,进一步消除质量事故隐患。

        四是实行全程监督,严格推行工程永久性标示。按照工程质量责任追溯的要求,严格履行法定建设程序。从项目开工建设即在现场醒目位置设立项目公示牌,既方便质量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也便于接受社会市民监督。工程竣工验收后将设立工程质量责任永久性标示牌,载明建筑、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工程质量负责人和主要负责人姓名,工程一旦出现质量事故,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方责任,且要追究建设方连带责任,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经得起历史检验。

        五是专业档案管理,健全责任追究长效机制。铜川保障房项目建设在工程档案管理中坚持统一管理,专业化的“一楼一档”的细化管理模式。即由建设单位成立专业档案管理室,严格按照工程档案管理相关规定,统一制定规范的档案管理标准,从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等过程开始实时记录,专人负责。特别是把竣工档案的验收、移交作为整个工程验收的重要环节和内容,做到工程竣工验收与档案验收同步。通过专业化的“一楼一档”管理,不仅对日后工程维修、改扩建提供方便的资料查阅,也对保障房建设“质量终身负责制”的追溯提供了重要依据。


网络编辑:李转妮
信息审核:李转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