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全市上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全力以赴“强基础、保增长、促转型、惠民生”,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呈现投资强劲、转型加快、消费活跃、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主要指标增速处于年度预期的合理区间,在全省排名中取得2个第一(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个第二(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个第四(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个第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的良好名次。上半年,实现生产总值134.72亿元,增长14.3%,高于全国、全省6.7个和3.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贡献率分别为0.7%、88.8%和10.5%。
一是投资增势强劲。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3.73亿元,增长32.9%,高出全省8.4个百分点。投资结构更趋优化,其中第三产业投资60.04亿元,增长46.3%;基础设施投资扭转了上年持续下滑局面,增长126%;民间投资占比49.6%,成为稳增长的生力军。100个市级重点项目中,78个在建项目完成投资76.6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64.9%,42个年度计划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53.71亿元,增长40.8%。
二是工业稳步发展。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5亿元,增长19.2%,高出全省6.2个百分点。煤炭、水泥、电解铝、火力发电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增长15.7%,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73.1%,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4个百分点。食品、医药、装备制造等接续产业增加值增长30.4%,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和支柱产业11.2和14.7个百分点,贡献率较上年提高5.7个百分点。石油开采完成增加值0.6亿元。在统计的32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4种产品产量保持增长。14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较上年同期下降5个百分点。
三是农村经济平稳。上半年,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4.78亿元,增长2.8%。夏粮总产6.47万吨,下降14.2%。积极开展“以秋补夏”,秋粮种植面积52.5万亩,增长19%。7个省级和11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扎实推进,伊利万头奶牛基地项目完成投资6890万元。畜禽规模化饲养率达到70%以上,高于全省52%的平均水平。
四是消费市场稳中有升。上半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5.49亿元,增长15.6%,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占比50.6%,对消费的贡献率达到63.4%。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8%。受新“国五条”影响,存量商品房交易量激增,交易面积增长438.6%。旅游产业发展较快,全市接待游客380.7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75亿元,分别增长7.3%和20%。外贸进出口总额823.5万美元,增长13.6%。物价涨幅逐月回落,CPI累计上涨3.4%。
五是财政金融运行稳健。财政收支实现双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16亿元,增长21.2%,增收2.12亿元。地方财政支出完成35.22亿元,增长3.5%,增支1.2亿元;其中,市本级投入民生工程10.4亿元、园区建设1.56亿元、产业发展2.17亿元。截止6月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81.23亿元,增长14.9%,各项贷款余额111.18亿元,增长16.4%;其中,中长期贷款59.44亿元,增长12%。存贷比29.2%。
六是民生持续改善。上半年,民生十大工程开工项目323个,到位资金23.5亿元,竣工70个,完成投资13亿元。新开工保障房8318套,超额完成全年7600套的任务。新增货币补贴户数1327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35元,增长11.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205元,增长13.3%,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2.7︰1,低于全省0.2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10062人,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3.39%。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参合率达99.04%,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参保率98%。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