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13.5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6.06%,高于全国水平,农村家庭空巢、独居现象普遍,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更加凸显。根据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利用农村闲置校舍及公共设施用房建设中心村互助幸福院,是有效解决农村老年人,特别是孤寡、留守、高龄等困难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难题、补齐农村养老工作短板的一项重要举措。铜川市按照“村级主办、互助服务、群众参与、政府支持”的原则,年内拟建122个农村互助幸福院,新增养老床位1400余张,使农村老年人养老床位拥有率达到30‰以上,实现乡镇和重点村全覆盖。目前,先行在城郊结合部老年人居住相对集中、紧邻卫生机构的中心村改扩建了5个功能齐全的示范性农村互助幸福院,作为全市建设样板。
一是政府支持。成立市、县两级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项目建设指导意见和建设规范。在中、省资金支持基础上,每个项目市级补助5万元、区县补助2万元,不足部分由乡镇自筹,确保每个项目建设资金不低于15万元。
二是多元投入。建立政府支持、村级主办、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整合文体、卫生、残联、老龄等部门资源,配备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引导企业、村办集体经济、有爱心的村民以投资或提供建设用房等方式参与办院,形成社会共同参与的合力。
三是统一管理。在全市农村互助幸福院统一设置“四室一厅一所”(休息室、娱乐室、阅览室、卫生室、餐厅、活动场所),配备床、椅子、棋牌桌、书架、电视机等设备,并以区县为单位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统一被褥等日常用品管理,使其具备学习、娱乐、休息、看病、就餐等功能。同时,成立村级养老互助协会,帮助村委会搞好农村互助幸福院的日常运行管理,实行老人自治、自助、互助的管理模式。
四是创新机制。按照“政府补一点、集体拿一点、个人负担一点”的运营模式,区县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为每个农村互助幸福院落实一名工作人员,用市级福彩公益金为每个农村互助幸福院每月补助运营经费200元,探索建立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帮助老人参与种植养殖等力所能及的轻体力劳动,为每个农村互助幸福院培训一名养老服务人员,并以农村互助幸福院为平台,建立农村居家养老定期集中提供服务机制,增强农村互助幸福院的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