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半年突破百亿大关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13-07-08 08:54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今年我市招商引资创历史最好成绩,项目到位资金105.45亿元,半年即突破百亿大关,为去年同期的201.44%,完成市上下达80亿年度目标任务的131.82%。其中省际项目到位资金42.07亿元,为去年同期的215.20%,完成省上下达65亿元年度任务的64.72%。全面实现了“双过半”。
  我市始终把签约项目落实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多举措促进签约项目落实,在全市的项目落实过程中,坚持做到三个同步,促进项目尽快尽早落地投产。
  坚持项目签约与落实责任同步,确保签约项目质量,确保责任落到实处。年初,我市将全部拟签约项目由发改、土地、环保等部门提前把关,进行签约前会审,确保签约项目符合产业政策、符合土地政策、符合环保要求。在西洽会签约结束后,市政府同步对全部签约项目分类排队,对123个合同项目和40个协议项目,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确定了包抓领导、包抓部门、项目联系人的“三位一体”包抓方案,以市政府文件下发提出要求,明确了责任,确保签约项目急事有人协调,难事有人帮扶,问题有人处理。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将今年签约的华能铜川电厂二期、铭帝铝业、宜君石油勘探、油富五星级大酒店、伊利铜川奶牛养殖、铜川照金红色旅游景区合作开发6个重大签约项目,纳入今年铜川十大转型项目模块,由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副市长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人牵头负责一个项目,集中精力,实现一个项目、一个模块、一套班子的方式全力推进,确保重大项目落实。
  坚持督促检查与解决问题同步,确保项目推进顺利。在抓落实的过程中,继续坚持“周协调、月考核、季兑现”制度,全面推行项目建设“零障碍”制度,简化审批环节,缩短办理时间,做到项目审批、建设一路绿灯。与此同时,市招商组建了5支督查服务工作小组,先后于4月中旬、5月底、6月下旬连续几次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深入各区县和新区管委会项目一线,逐个督促、检查项目落实,并同步排查掌握解决各类存在问题。对已成熟项目,督促尽早开工建设;对有困难项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召开协调会,解决重大问题,市政府各分管副市长按照行业分类牵头解决本行业中项目建设的问题;对在建项目,跟踪服务、确保进度。对协议项目,按照行业、属地归类,由市、区县有关部门组织专门的跟踪联络小组,加强沟通联系,力争协议项目转化提升。
  坚持完善项目建设硬件设施与加大扶持服务力度同步,确保项目后续建设有力。一是打造工业园区,扶持服务项目。我市工业园区按照“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动、园区化承载”的战略决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提升园区承载力,为项目落地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新区南部装备制造产业园、黄堡建材产业园、坡头载能产业园、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承载能力不断提升。今年新签约的华能铜川电厂二期、铭帝铝业、凯莱斯科陶瓷洁具、油富五星级酒店等一大批项目也已成功落户园区。同时,我市正积极申报新区(坡头)园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黄堡工业园区、董家河工业园区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进一步提升园区服务项目的能力水平。二是银企合作,扶持项目。我市把金融服务项目建设作为促进项目落实的又一抓手。针对招商引资项目业主与地方金融缺乏沟通渠道、融资困难的现状,在项目洽谈前期和落实过程中,邀请银行金融机构参与招商,提前介入,做好签约项目融资的前期准备工作。政府还组织召开了“政(政府)银(银行)企(企业)”座谈会、项目推介会及金融产品推广会,促进银、企互通信息,加强合作,为企业搭建融资平台。引导金融机构深入项目单位开展调研活动,为企业后续融资做好上门服务。同时,做好政策性补贴工作,切实调动金融机构为项目服务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全市金融机构已为项目协议授信贷款20亿元。三是优化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市委、市政府将今年确定为“发展环境优化年”,以此为抓手,解放思想、强化服务,注重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投资环境建设。市纪委、招商、监察、公安等部门联合行动,对重点项目实行挂牌保护、封闭管理,同时深入区县、项目建设点,明察暗访,依法查处和打击阻碍项目建设的人和事。在继续抓好“硬环境”建设的同时,加强“软环境”建设,结合开展的“整治庸懒散”和“为民服务零距离”活动,不断增强机关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办事效率,使各部门之间、部门与区县园区之间形成纵向联动、横向协作的服务项目落实的良好局面。(记者:盛四喜)

 


网络编辑:杨凡
信息审核:杨凌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