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感悟之行 获奖者在博物馆中品味西安

来源:转载《西安晚报》 发布时间:2015-11-30 19:45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11月28日下午,第四届中国报人散文奖的获奖者们先后到位于曲江的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与陕西柴窑文化博物馆采风。在主办方安排的这次“穿越古今”的特别之旅中,他们一边寻找着延续千年的历史记忆,一边惊叹于文化给这座城市烙下的独特印记,用新民晚报社记者谢爱平的话说,“西安是座让人回味无穷的城市,让人想到散文。散文应该把文字写得像西安古城的城砖那样厚重,让发出的声音像秦腔一样铿锵。”

 

围观“毕加索与传统中国的对话”

  诸位获奖者中,有人已来过西安多次,有人则带着新奇的眼光第一次审视这座心仪已久的古都,但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当踏上这片土地时,本届报人散文奖的获奖者们都不约而同地流露出一个希望——四处去看看吧,怀揣着亲近这座城市的念想,在静静踱步中慢慢领悟一座城市的气息、精神和变化。
  在曲江艺术博物馆,正在展出的国内最大规模毕加索亲制陶器银器展率先诱发了这些报人们的“工作热情”——他们纷纷拿出相机,将镜头对准了这位世界级绘画大师晚年所创作的53件艺术精品。波纹纸箱脸银盘、半人马座银盘、女人半身像陶板、飞鸟与鱼陶瓶……静谧的博物馆里,众人在艺术圣殿的气息之中,静心感悟到大师的创新之美。
  让他们同样感叹的是,博物馆通过巧妙而独出心裁的布展,将毕加索的作品与从中国传统历史文物来了一场穿越时空与地域的“对话”。“当西安的传统与内敛遇上毕加索的纯粹与张扬,当千年佛塔的静谧与毕加索的狂野交相辉映,真的形成了一种奇妙的文化气场。”有获奖者不由抒怀。

 

获奖作者和嘉宾在陕西柴窑文化博物馆参观 图片由记者尚洪涛王健摄

 

西安是座“长散文”的城市

  获奖者们的第二站是位于开元广场附近的博物馆,穿过整个大唐不夜城,一路而来沿途唐韵雕塑的惟妙惟肖与现代建筑融为一体,让获奖者们纷纷赞叹,“这里的人一直未变对文化的坚守——在尊重历史资源的基础上,着力践行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
  而步入柴窑博物馆中,看到的是触手如冰似玉,轻叩则如钟磬般清脆悦耳的一片片天青色的瓷片,玲珑剔透,熠熠生辉。再聆听工作人员如数家珍地介绍着每一件藏品的来历,西安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更坚定的历史责任感,深深打动每一位参观者的心。
  “西安人很幸运,生活在这座有太多文化和太多历史的城市,并且,这文脉与历史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保护。”有获奖者说。而在《光明日报》文艺部文学评论版主编王国平眼中,这一切让西安成为一个“长散文”的城市,“有一个说法是,诗歌是舞蹈,散文是散步,我走过很多城市,觉得西安是其中适合散步的地方,也是个长散文的地方。”

(记者:孙欢)


网络编辑:杨凡
信息审核:薛红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