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工业战线始终坚持工业强市战略,认真落实“冲在一线、干在实处,帮贫解困促发展”工作,主动作为,下基层、进企业,解决工业发展难题,全力促生产、稳运行,1—2月全市工业实现良好开局。
工业经济实现较快增长。1—2月,我市规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4.54亿元,增长11%,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全省排名第5,高于上年末2.5个百分点,位次前进3位。工业用电量3.87亿度,增长82.6%。
主要工业行业“5升2降”。1—2月,全市煤、电、铝、水泥四个传统主导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8.79亿元,增长7.6%,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6.4%;装备制造、食品、医药三个主要接续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03亿元,增长10.8%,快于传统主导行业3.2个百分点。其中:5个行业增长: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8.1%;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完成增加值增长10.9%,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增加值增长639.6%,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增长10.4%,医药完成增加值增长70.5%。2个行业下降: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增加值下降15.5%,食品加工业完成增加值下降41.9%。
工业生产基本平稳。广大企业努力克服春节放假等因素影响,抢抓时机,组织生产。1—2月,全市在统37个工业品中,25个增长、12个下降。其中主导产品产量,原煤下降12.4%;水泥受错峰生产政策制约下降9.3%;火力发电下降11.2%;铜川铝业公司部分复产,生产电解铝1.28万吨。
工业品产销基本平衡。1—2月,全部工业品产销率95.4%,较上年末回落1.9个百分点。其中主要行业产销率:煤炭开采和洗选业96.1%,非矿物质制品业95.9%,电力生产和供应业99.6%,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97.2%,食品制造业97.5%、医药制造业86.2%,装备制造业中汽车制造业93.8%、通用设备制造业82.8%、专用设备制造业75.7%。
稳减量补短板见成效。针对煤炭、水泥等行业运行压力,市政府拿出近800万元,及时兑现了2015年工业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贴息等奖补政策,激发了广大企业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全力支持上年入规的36户企业补缺口、补短板,1—2月净贡献工业增加值2.8亿元,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65%。
(记者:段海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