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向北看,到铜川去

省政府办公厅 尚海

来源:省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2016-03-14 21:38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向北看,到铜川去,我的家乡在那里。这个曾经"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如今已变得天蓝地绿水碧山靑!
  过去一年,家乡的“关注度”空前,习近平总书记到照金视察,给这里的干部群众莫大的鼓舞和振奋;娄勤俭省长在大洋彼岸讲述着“煤城”转型发展改善生态的成功实践,让这座渭北新城名扬海外;数十家国企集中进铜共谋发展,使“转型铜川”迈出了坚实步伐,谱写了崭新篇章。   
  家乡的每一次荣耀都令我激动不已,家乡的每一点变化都让我牵肠挂肚。多年来,人虽在西安工作,但心常常北往於药王故里。春节回家,铜川相见。今年过年,在家乡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是那样的令人愉悦,让人振奋。这个不约而“铜”的选择,望眼欲“川”的地方真的在发生着变化。
  镜头一:照金滑雪,体味“铜川多彩”。在家过年,受到亲朋好友邀请最多的就是--“到照金滑雪去”。大年初三,怀着期待的心情,与家人一起来到照金小镇滑雪撒欢。孩子们一下车,就飞奔到照金国际滑雪场,人真多,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沸腾景象,众多滑雪爱好者在雪道上往来驰骋,体验雪地激情,畅享冰雪乐趣。雪具大厅内,魔毯上,到处是欢乐的人群。很多家庭和我们一样,全家出游,来体味这最别样、最时尚的“多彩铜川”。据后来了解,今年春节黄金周七天共吸引8万余人次到照金过年,游客井喷式爆满,接待高峰日大年初一达15600人次。家乡的旅游热潮又一次“升温”,还有药王山、玉华宫、陈炉古镇已向四方游客发出“邀请”。作为黑色煤炭的富集地、青色陶瓷的发祥地、红色革命的根据地、金色佛教的兴盛地、绿色生态的养生地,铜川站在新的起点上,改变着人们传统印象中的“黑色煤城”,呈现出多彩的发展基调,转型铜川、美丽铜川、健康铜川、富裕铜川正在加快建设。
  镜头二:同学聚会,体会“铜川作风”。年前就已约好,过年一定聚聚。大家围桌而坐,叙说情谊、谈笑风生,而此时在市财政局政府采购中心工作的小薛,却因值班缺席,大家有点“扫兴”,他也觉得“遗憾”。电话中不停的道歉,还在微信圈中频频发红包“讨好”大家,请求谅解。一同学说,至于吗,就值个班,电话转移到手机,走开一会,会有啥大事?小薛回复说,真的不行,现在纪律作风管得很严,市上对节假日值班要求很具体,领导带班要在位,值班人员要到位,随时抽查,按时报告。最后还补了一句:这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成效,现在我用“严”的作风值班尽责,回头用“实”的精神“补请”大家,这就是“铜川作风”。他的话,让我陷入了短暂的沉思:培养好作风,杜绝坏风气,没有取巧的办法。正如一个人每天都要洗脸刷牙才能体面出门,锤炼严和实的作风,也唯有时时铭记,事事坚持,处处上心,久而久之修为到了,就习惯成自然。当严谨务实成了自然而然的行为取向,不严不实都交待不了自己。去年,铜川市在全省目标考核中,“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考核指标得分全省第一。作风决定作为,铜川大有作为!
  镜头三:表哥上岗,体验“铜川速度”。今年过年,亲戚中,要数在铜铝公司工作的表哥最高兴了,在下岗一年后,又重新上岗了。亲戚聚餐时,他说的话最多,话题基本上都是围绕政府如何从根子上关心下岗职工,政策如何落实快等等。酒也是他喝得最多,因为此时的他觉得生活是充满希望的。对于铜铝公司,我还是比较了解,它的前身就是曾经红极一时的铜川铝厂,为铜川乃至陕西经济作出过重要贡献。可是,近些年,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形势下,出现连年亏损,以致被迫停产。一年来,下岗工人的就业生计一直牵动着铜川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心。他们一方面给省委、省政府汇报寻求帮助,一方面与陕西有色、电力企业反复沟通对接,通过各方努力,终于在去年10月份实现了恢复生产。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对于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事,我们的政府就得立即干,一刻不停的想办法解决。“铜川速度”让老百姓感受到了这一点。去年,在煤炭、水泥等传统支柱产业遭受重创的情况下,铜川市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工业稳增长12条措施,举行了规模宏大的“国企进铜”活动,项目落地,就业增加,老百姓的“获得感”会越来越多。
  喜讯传来:铜川市首次荣获2015年全省目标考核优秀等次。听此消息,第一感觉就是:实至名归。据了解,去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指标得分、社会治安满意率综合得分均为全省第一,其他考核指标也名列前茅。习总书记说,我们的政府和干部是为人民“跑事”的。在铜川,有这样优秀的“跑事”政府,这里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一定会越来越高!
网络编辑:杨凡
信息审核:杨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