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铜川着力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版

来源:市政府办 发布时间:2016-03-07 17:24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铜川市积极利用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的重大机遇,对标达标补短板,创新创优做示范,求实务实惠民生,着力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版,实现人民群众从文化温饱型向全面小康型的跨越迈进。
  一是完善设施,实现标准化。按照“改造提升一批,整合利用一批,规划新建一批”的思路,加快推进各类文化设施项目建设,特别是补缺性重大文化设施建设,以解决全市设施不全、标准不高的问题,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做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并使其效能不断提升。积极运用“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模式,加快地方特色数据资源库建设,应用现代数据传播方式,建立统一的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平台。
  二是增强供给,实现有效化。每年市、县两级财政安排专项经费,面向社会购买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其中购买演出不少于750场。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深化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工作,按照群众需求及时推出新的服务项目。实施文化精准扶贫,对全市所有贫困村和特殊群体开展点对点的文化服务。推行“菜单式”服务,变“你给我接”为“你需我送”,实现公共文化供给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建立和完善群众评价反馈机制,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三是丰富活动,实现品牌化。持续数年开展的“唱响铜川”“舞动铜川”“书香铜川”“诗画铜川”群众文化活动,最大限度地吸引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使其充分发挥导向性、示范性作用。举办第三届铜川市文化艺术节,推出一批铜川原创的艺术佳作。同时,做好参加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剧目演出和铜川分会场的组织工作。
  四是建好队伍,实现专业化。按照《陕西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配齐“两馆一站一室”工作人员,做到事情有人管,工作有人干;依托省内高校和省级文化单位,建立公共文化从业人员培训基地;培育一批示范性群众文艺团队,在经费保障、场地设备、人才培养、平台搭建等方面予以支持帮助;壮大发展文化志愿者队伍。
  五是保障有力,实现制度化。一方面,对长期存在的投入不足、人员不齐、设施不全等问题,从制度、政策层面提出解决的办法,另一方面,选择具有基础性、普遍性和关键性的三个问题作为课题研究,即提升公共场馆效能、创建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新模式、保障偏远地区和特殊群体基本文化权益。


网络编辑:张妮
信息审核:张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