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铜川不断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水平

来源:市政府办 发布时间:2015-09-16 10:43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十二五”以来,铜川市财政局积极落实中央一号文件要求,不断提升财政农业工作管理水平,财政支农工作成效显著,人民群众生活殷实很满足。
  一是财政支农投入稳步增长。2011-2014年,全市财政支农总额达到391704万元,支农支出从2011年的68703万元增加到2014年117661万元,增长72%;市级财政支农投入总额46387万元,支农支出从2011年的11200万元增加到2014年21526万元,增长93%。
  二是群众脱贫致富融资渠道不断拓展。率先在全省全面推行财政惠民补贴“一卡通”兑付及担保贷款工作。此项改革先后在《人民日报内参》、《中国财经报》、《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铜川日报》等新闻媒体报道。截止目前,制作发放财政惠民补贴“一卡通”20.7万张,通过“一卡通”发放各种财政惠民补贴14.88亿元。担保贷款自2015年4月1日在新区、耀州区试点,7月1日全面推开以来,各区县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规范“一卡通”担保程序,进一步扩大国家惠农补贴资金效应,为广大城乡居民开辟一条新的融资渠道,满足群众发展生产应急资金的需要。目前已累计发放贷款103笔,420万元。
  三是重点扶持打造农业特色名片。重点扶持苹果、大樱桃、孟姜红鲜桃等特色产业,成功创建“铜川苹果”“铜川大樱桃”中国地理标志。
  四是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升。投入资金1574万元支持防汛抗旱及森林防火工作,组建了森林防火消防队,建设了河道防洪预警视频监控系统,更新补充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开展全市防洪演练等,使我市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五是争取财政农业项目成效显著。先后争取中央财政现代果业项目、设施蔬菜项目、小水重点县项目及现代农业园区等中省支农重大项目在我市实施,为我市争取中省项目资金23363万元,使农业生产能力不断壮大、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明显,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6077元提高到2014年9169元。
  今后,财政农业工作将紧紧围绕全市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全力支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的农村农业各项工作。一是大力支持美丽乡村建设,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抓手,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不断增强农村发展后劲。加快资金整合,将“一事一议”“一村一品”“新型农村社区”“节能减排农村能源”等项目进行整合,多方筹集落实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二是以涉农资金专项整治为契机,狠抓财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切实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从预算编制环节入手,清、压、转、变,围绕农业等大发展规划实施,以主导产业、现代农业园区和重点项目为依托,打造涉农资金整合平台。三是积极支持精准扶贫,确保全市按照全省安排提前实现脱贫任务。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通过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共同努力,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在做好扶贫移民搬迁的同时,注重产业扶贫,充分利用好产业扶贫、贴息扶贫政策,促进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四是做好全市财政涉农资金专项整治行动整改完善工作。我市涉农资金专项整治行动顺利完成了自查自纠,市级重点检查,配合省级、部级检查组完成了重点检查和部级督导,各区县财政部门要针对检查情况进行整改完善,同时,建立健全涉农资金管理长效机制,确保财政资金安全。
网络编辑:刘瑞
信息审核: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