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开弓没有回头箭,反腐没有休止符。”市委书记郭大为在专题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常委会上要求,“要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沿。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对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行为严肃查处,绝不姑息。要深入剖析典型案例并进行公开通报,以反面典型为镜鉴,引导党员干部引以为戒,强化警示、震慑和教育作用。要认真落实‘两个责任’,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坚决查处腐败案件,从严管理队伍,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2015年,我市纪律审查工作始终遵循市委的要求,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肃查处了一批违纪违规案件,纪律审查工作实现了新突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置反映问题线索496件,立案222件、同比增长96.5%,结案217件、同比增长117%,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41人、同比增长117.1%。纪律审查工作保持了持续发力、持续增长、持续显现效果的良好态势。立案数量再攀新高,连续4年年平均增长84.9%。
重拳出击,严肃惩治腐败
2015年,市纪委加大案件查处的震慑力度,着力查处了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原主任张全录、原副主任左良利等一批领导干部违纪案件,形成了有力震慑。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原主任张全录、原副主任左良利严重违纪违法被“双开”。全年,市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查处县处级干部24人,乡科级干部49人。
案件查处的背后,是市纪委重拳整治腐败的决心和担当。2015年,市纪委监察局为了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提高案件查办的质量和水平,制定出台了《铜川市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工作年度考核办法》,严格考评程序和标准,重视考核结果的运用,引导和激励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履行纪律审查的积极性。同时,加强线索管理。拓宽信访举报渠道,实行群众点名接访与定期下方相结合,建立了信访、媒体、网络、电话“四位一体”受理平台,推行信访直通车制度,将便民服务平台延伸到群众家门口。为了规范案件线索管理,理清纪律审查的思路,市纪委还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问题线索管理工作的通知》,对线索的管理、分级负责、分类处置、集体排查、强化审查等方面规范了问题线索的处置意见,保证了案源线索的无缝衔接。去年,全市共受理信访377件,初核453件,初核率120.1%,创历年最高。
为及时反映我市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查办工作,进一步加大震慑力度,层层传导压力,在全市党员干部队伍中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良好氛围,2015年,我市制定出台了《铜川市纪检监察机关案件发布工作暂行规定》,对案件发布时间、发布平台、材料来源及发布的审批程序做出了严格规定。去年,在市纪委网站按照《铜川市纪检监察机关案件发布工作暂行规定》,公开曝光通报了纪律审查案件8期,通报曝光27人。
奋力拍“蝇”,清除群众身边腐败
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王瑞峰在2015年年初召开的全市查办案件工作会议上要求,要集中力量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件,重点查处县直部门和镇村干部在土地征用、惠农政策落实、三资管理使用等方面的违纪违法问题,严肃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件和四风方面的问题。
一年来,市纪委监察局扎实开展基层干部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活动,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基层干部损害群众利益问题,下大力气解决。重点查处了瑶曲镇瑶曲村党支部书记舒泽友贪污腐败案。舒泽友贪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款7.2万元,将资助的6万元工程款据为己有,贪污“一事一议”项目资金8万元。耀州区纪委给予舒泽友开除党籍处分,并移送司法机关。印台区金锁关镇崔家沟村支部书记、村主任白海潮,在实施该村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中收受巨额现金,滥发奖金补贴18.5万元,自己领取2.96万元。印台区纪委给予白海潮开除党籍处分,并移送司法机关。印台区红土镇副镇长谢瑞芳,违规为亲属办理低保并享受低保救助资金5400元,弄虚作假套取大病救助资金5万元。印台区纪委给予谢瑞芳开除党籍处分,行政撤职处分。
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力合作,奋力拍“蝇”,全力清除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分子。严肃查处镇村干部在惠农政策落实、三资管理使用、低保医保等民生资金拨付、使用、分配环节中以权谋私、虚报冒领、贪污侵占等方面的违纪违法问题,快查快办快结。一年来,全市立案查处群众身边“四风”和腐败问题77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79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人。
敢于亮剑,弛而不息纠“四风”
抓关键节点纠‘四风’。紧抓时间节点,市区县上下联动,对餐饮、娱乐、会所、商场等消费场所公款消费情况进行检查,同时对公款买送月饼节礼、公款旅游、公车私用、违规公款吃喝等问题进行随机核查。今年以来,在五一、中秋、国庆、元旦前后市纪委分别公开通报曝光4次21件。
抓专项整治。连续两年在全市部署开展基层干部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活动,从源头上解决了基层干部作风粗暴、优亲厚友、办事不公、假公济私,甚至以权谋私、“小官巨贪”等突出问题。十八大以来先后查处基层干部损害群众利益案件274件,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44人,移交司法24人。
抓线索转办。2015年下半年先后2次组织召开了线索转办会,由市纪委挂牌督办,倒查公款接待、公款旅游等发票600余张,对存在的问题快查快处,及时督促整改,建立工作台账,有效遏制了“四风”问题蔓延。
成立监督执纪巡查组,对基层便民服务机构作风效能、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等情况,采取交叉检查、明查暗访、实名通报等方式,持续开展监督执纪巡查。今年共开展专项检查25次,日常性检查32次,查处问题15个,立案11件,处分15人,在市电视台开设“作风建设在路上”系列专题报道,在市纪委网站上设立作风专项巡查专栏,报道巡查工作信息16条。对市交警支队二大队金锁中队原中队长邹江锋,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侵占事故押金等恶性行为进行严肃查处,给予开除党籍、行政撤职处分。
一年来,全市共查处违反八项规定问题22起,党纪政纪处分27人;市纪委直接查处2件;各区县纪委直接查处群众反映问题突出的村10个,查案10件,处理人数13人,党政纪处分12人,移送司法2人,公开通报曝光典型案件32起;各乡镇纪委查处基层腐败问题48件,处理47人,党政纪处分45人,移送司法3人,公开通报曝光典型案件11起,群众身边“四风”和腐败问题得到有效整治。
聚合力量,突出执纪监督主业
继续深化“三转”,凝聚监督力量。去年,市纪委领导班子不断在实践中创新工作体制机制,凝聚执纪监督合力。市纪委3名副书记、5名常委均分管纪检监察室,班子9名成员全部参与办案工作。持续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把工作精力、人员力量、后勤保障向纪律审查一线倾斜。经过两轮内设机构调整,市纪委纪检监察室由2个增加至5个,机关12个处室中有9个室被赋予相应纪律审查职能,参与纪律审查的人员占到机关70%以上。
市纪委机关以上率下,加大纪律审查工作力度。全年召开全市纪律审查工作会议5次,研究部署纪律审查工作,进一步加大纪律审查工作力度,持续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市纪委主要领导,坚持批阅信访举报件,定期接待来访群众,亲自研究案情、督办案件。全年共处置反映问题线索496件,立案222件、同比增长96.5%,结案217件、同比增长117%。
夯实队伍,整合纪律审查力量
纪律审查工作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主业主责,也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有效途径。去年以来,市纪委监察局,积极适应新常态下纪律审查工作的需要,夯实纪律审查队伍,多方整合纪律审查的力量,有力地促进全市纪律审查工作的优质高效。
实行常委分片包抓纪律审查工作制度,对市纪委常委进行重新分工,5名常委各分管1个纪检监察室,联系一个区县和若干个市级部门的纪律审查工作。推行市直部门办案协作区制度,出台了《铜川市市直部门纪检监察机构办案协作区实施办法(试行)》,进一步加强市直部门纪检监察机构查办案件工作。紧紧围绕群众反映强烈、上级要结果或疑难复杂案件,大力推进乡镇纪委办案协作区纪律审查工作力度。全市协作区共初核案件线索24件,立案20件,充分发挥了协作区办案的震慑作用。我市市直部门办案协作区的经验两次被省纪委纪检监察信息采用,省纪委副书记王舸就此做出了批示,要求此做法在全省推广。
坚持“一案三查”制度,助推了“两个责任”的落实。去年,我市对违反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组织纪律的案件、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案件、本地区、本部门和本系统腐败问题突出的案件、违反办案纪律的案件等实施问责,追究当事人的违纪违法责任、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对全市19起案件实施了“一案三查”,责任追究28人,诫勉谈话28人。
(通讯员:杨红辉、张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