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改革 增动力
——今年全市经济工作怎样打赢“全场”系列报道之五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15-08-31 08:58
阅读:人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上半年,全市各区县、市级各部门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和要求,统筹谋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各领域改革,着力在夯实改革责任、加快改革进度、提高改革质量、突出改革成果上下功夫。简政放权、商事改革、医药卫生改革、公车改革、党建改革等重点改革举措全面实施,具有铜川特色的一些自主改革顺利推进,改革促转型、促发展、惠民生的效果日益显现。上半年,全市部署的110项改革任务(含45项重点改革任务)顺利推进,9个领域42项改革任务取得明显成效,为全市转型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统揽全市转型发展
今年以来,我市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夯实改革责任、加快改革进度,提高改革质量,突出改革成果,让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统揽全市转型发展的“助推器”。一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我市国资国企改革的意见》、《市属国有企业分类监管意见》等,推进市属国有企业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秦岭水泥、市纺织品公司、市燃气有限责任公司资产重组取得实质进展,组建市文化旅游投资控股公司工作顺利推进,成立了市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开展了国有资本授权经营试点。二是实施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新修订的《预算法》单独编制了全市2015年预算,支出项目进一步细化,市级全面推行零基预算。市级所有部门(除涉密信息外)在政府官网或部门网站全部公开了2015年部门预算编制说明、预算表格及本部门“三公”经费预算。三是启动实施公车制度改革。认真制定了《铜川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等相关配套政策文件,报经省公车制度改革办公室审批同意。召开了全市公车制度改革动员大会,全市车改工作全面启动。截至6月30日,市级机关共集中封存公车396辆,组建了市级机关车辆服务中心并于7月1日起正式运行,提出了公车改革及管理使用10项14不准纪律规定。四是推进科技资源统筹改革。制定了《关于支持企业建设科技专家工作室的实施意见》,陕西东铭车辆传动有限公司与西安交大机械学院达成建设科技专家工作室意向。五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登记条件,除国务院、省政府决定保留的前置审批事项目录,不再要求企业申请工商登记时提供相关许可证件,注册资本由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将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报制度。制定了加快推进“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实施方案》,有力激发了市场活力。上半年累计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3993户,同比增长70%。六是不断完善金融体系。全面实施“金惠工程”,着力加强农村金融知识普及和信用环境改善。推进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设立了新华村镇银行,耀州、印台信用联社改制完成资产置换。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宜君核桃纳入全省试点品种。七是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新模式。建立了我市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示范项目库,入库项目14个,估算总投资104亿元。其中2个项目纳入国家发展改革委PPP项目库,5个项目纳入省级PPP项目库。八是编制“十三五”规划有序推进。全市“十三五”规划20个前期重大课题和23个专项规划研究已形成初稿,专项规划的编制主体机构已确定,规划编制工作已全面展开。
此外,我市在政府机构职能和事业单位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农村改革、民主法制领域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民生领域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入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尤其是在自主改革领域,突出铜川特色,实施了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改革,受到了上级的肯定。共实施节能减排典型示范项目54个,完成投资20亿元,拨付综合奖励资金3.4亿元,平台建设正在调试完善。综合示范工作4月份顺利通过国家年度绩效考核。华能铜川照金电厂实施的烟气超低排放改造工程,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得到了省委督查组的肯定。
查找问题分析根源 积极探索深化改革
虽然我市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仍然存在不少需要改进和进一步提高的地方,具体表现在:一是个别区县、部门思想认识不到位。片面认为新一轮改革主要是顶层设计,有等靠观望思想和畏难情绪,不想改、不愿改、不敢改、不会改的问题依然存在。二是工作力量薄弱。受市、区县机构改革等因素影响,市、区县虽设立了改革机构,但缺乏编制、专门人员和工作保障,一些改革任务牵头部门没有明确科室和人员负责改革工作。三是工作机制不够顺畅。省市县纵向之间、专项小组与部门、牵头部门与配合部门横向之间缺乏有效沟通联络,影响改革进展和质量。四是工作进展不够平衡。区县、专项小组、牵头部门重视程度、工作力度存在差异,部分领域改革推进缓慢,个别区县自主改革项目少,基层创新探索不够。五是督查考核还需加强。改革督查考核和责任追究的制度办法还不健全,改革督查考核的形式方法还不完善,对改革成果的社会检验评估还在探索之中。
深入开展“回头望” 把改革落到实处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市上要求各区县、各部门一定要真正把改革抓在手里、扛在肩上、落到实处,坚持不懈推进正在进行的重大改革,不断扩大改革覆盖面与影响力,为铜川转型发展强大动力支持。
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增强改革紧迫感,加强改革干部队伍培训交流,下大气力解决好改革本领恐慌、能力不足和魄力不够等问题。要自觉履行改革主体责任,抓紧开展“回头望”,对照改革任务清单,逐项盘点改革任务落实情况,切实把改革当做份内之事、应尽之责,切实做到真改、实改、快改。
加强改革基础工作。各专项小组、各区县和市级各部门要建立健全改革工作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强化推进措施,确保改革工作顺利实施;要严把改革质量关,做实做细调查研究,合理评估各种风险,确保出台的各项改革方案科学管用、接地气、切实可行。
健全改革对接沟通机制。各区县、各牵头部门要加强与市委改革办、各专项小组联系对接,及时将落实改革任务制定的方案、意见按程序报送审核,提交领导小组会议讨论审议,确保改革任务规范有序实施。
强化改革宣传。各区县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全面深化改革年度考核评分标准》的量化要求,及时报送高质量的改革信息,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等媒体宣传改革成效及做法,进一步营造全面深化改革的浓厚氛围;强化舆论宣传和督查考核工作,不断完善全面深化改革的落实机制。
深化改革永远在路上。全市各级各部门正围绕发展大局,把握全面深化改革与转型发展的结合点,找准突破口,牵住牛鼻子,抓纲带目,创转型发展特色,为全市经济工作打赢“全场”再添动力。(记者:徐国玺)
网络编辑:马令
信息审核:马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