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系统推进确保渭河流域水质稳定达标
来源:市政府办
发布时间:2015-07-13 18:18
阅读:人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三年来,铜川市按照省政府“渭河三年变清”的总体部署和《铜川市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2012—2014年)》要求,切实落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断面水质控制、生态基流控制三项制度,联防联治推动了整体防治工作开展。监测显示,石川河出市界断面化学需氧量为28㎎/L,氨氮为1.386㎎/L,达到了省考目标。
一是抓工程,上项目。投资10.71亿元实施了44个水污染治理项目。其中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11个,总投资56523.13万元;工业园区、重点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13个,总投资25668万元;市区河道综合整治和拦蓄等项目4个,总投资15200万元;医疗机构等废水处理项目9个,总投资2410万元;农业污染治理项目7个,总投资7204万元。
二是部门联动,强化监管。市水务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20多家违法企业受到查处;市监察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坚持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现场检查、督办和通报,通过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在线监控等手段,不断提高治污设施的运转达标率,实现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和工业废水全治理。
三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采取灵活多样、注重实效的宣传形式,号召全民动手,积极参与节水、治污、减排和保护工作。
下一步,铜川将以全面治理恢复改善我市石川河、洛河支流等水生态环境为目标,确保石川河出市断面水质稳定达标。一是开展生态修复,建设生态屏障。恢复城市河道生态景观,加快药王养生湖、玉皇阁湿地、福地湖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集中实施河道综合整治,对辖区河道进行清淤疏浚和两侧绿化。二是强化执法监管,确保环保设施连续稳定运行,污水达标排放。进一步加强市区配套污水管网建设,提高生活污水收集率和处理能力,促进再生水利用。三是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工业污染防治。优化全市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新建低污染项目全部进入工业园区,纳入统一环境管理,确保污染排放达标。四是强化城镇和农村污染治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重点做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治理监管,实施好耀州区、宜君县、印台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五是提高生态基流工程调蓄保障能力,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控网络建设。
网络编辑:刘瑞
信息审核: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