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形势喜人
上半年签约中医药类项目5.52亿元 种植中药材6.88万亩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15-07-13 08:54
阅读:人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今年以来,我市以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为统揽,以中医药基层服务能力建设为抓手,以孙思邈中医堂建设工作为重点,紧紧围绕中医药各项目标任务,主动出击,外引内联推动产业发展,推进中药材规范化、产业化种植,加大中医药科研技术的投入,加快中医药科研创新,弘扬孙思邈中医药文化,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打造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持续推动全市中医药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种植中药材6.88万亩。
主动出击,外引内联推进产业发展。为广泛宣传我市中医药发展扶持政策,市中医药发展局主动出击,积极与省内各制药企业联系对接,寻求合作。先后拜访了陕西超群医药集团、西安雅荷企业集团、陕西天士力植物药业有限公司、陕西步长制药集团、陕西大唐制药集团有限公司、西安迪赛生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等省内医药企业,邀请医药企业来铜考察投资。其中,陕西超群医药集团、陕西天士力植物药业有限公司、西安千禾制药和西安幸福制药等企业负责人,先后对我市中医药产业投资环境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就投资事宜进行了接洽。该局还组织召开了全市医药企业座谈会,共同研究商讨铜川中医药发展,协助解决企业困难。而在今年的第十九届西洽会暨丝博会上,我市成功签约了药王谷产业带示范基地农业设施项目、中医药种植示范园项目、中医药加工生产线项目等7个中医药类合同项目,签约资金共计5.52亿元。
加大中医药科研技术的投入,加快中医药科研创新。积极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和陕西中医药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目前,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宜君县哭泉黄姑庄核桃产业示范园共同开展的中药材林下套种项目,已完成夏枯草、柴胡、半夏和黄精的育苗和试种。同时,对于新成立的陕西起源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政策及资金帮扶方面予以扶持,目前该公司已掌握白芨(白及)、半夏等濒危稀缺中药材的人工繁育技术,现正对分布在我市的国家级保护植物流苏树(白茶花)等珍惜植物的组培和保藏技术,以及种苗成活率和抗病虫风险能力进行研究。另外,铜川孙思邈中医药研究院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已完成9项申报课题的编写准备工作,其中包括中药材种植、颈肩腰腿痛中医诊疗等内容,并积极申报2015年度市级科研项目。
弘扬孙思邈中医药文化,打造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今年元月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复确定我市药王山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为充分发挥这一平台优势,市中医药发展局与药王山管理局积极争取中、省项目资金支持,计划在药王山建设“百草园”、“大师园”和“药王养生保健体验园”。同时,围绕“打造药王品牌 传承药王文化”这一主线,全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活动,例如联合陕西中医药大学举办了“陕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2012级中药专业师生拜师活动,承办了陕西省第二期在校医学生“大医精诚”医德思想培训,承办了“首届药王杯书画作品大赛”等。
实施孙思邈中医堂建设,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打造“药王”品牌,提升我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发挥中医药康复诊疗特色,及“简、便、验、廉”的优势,与西医形成互补,在全市范围内筛选出25家基层医疗机构作为第一批孙思邈中医堂建设试点,全面启动孙思邈中医堂建设工作。建成后的孙思邈中医堂涵盖中医门诊、针灸按摩、康复理疗的中医特色诊疗服务,作为统一的中医药独立诊疗区域,建筑装饰上将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氛围,并从外部环境、内部装饰和内涵建设上彰显中医药文化特色,加强中医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组织业务培训,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储备人才。为提高基层医疗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层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中的优势和作用,市中医药发展局面向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开展了中医适宜技术业务培训,目前已举办两期,培训内容涵盖针灸、按摩、拔罐、刮痧、熏洗和穴位贴敷等7项,来自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200余人参加培训。同时,按照我市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3月底我市第一期中医业务骨干培训班40名学员在该校参加培训,第二期中医药专业人才培训班也于7月6日开班。另外,各级中医医疗机构也选派15名中青年骨干到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常州市中医医院等上级医疗单位拜名师、学本领。下一步,我市还将陆续举办中医药产业管理培训、管理人才培训班和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记者:刘西艳、彭冰)
网络编辑:张乐
信息审核:唐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