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民政“救急难”事项纳入便民服务平台运行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15-07-12 08:55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经过近三个月的调研协调、流程梳理,近日,市民政局、市政府便民服务管理中心联合下发通知,将“救急难”事项纳入全市便民服务平台运行。
  急难救助是一种“救助机制”,它整合并灵活运用好现有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等多项社会救助制度,解决群众生活中可能遭遇的突发性、临时性、紧迫性困难,扩大社会救助安全网,保障遭遇急难问题而陷入生存困境家庭的基本生活。
  据悉,以往的运行模式,申请人需到户籍所在村委会(社区)申请,要经过入户调查、评议、公示等程序,办件周期偏长,审批难问题依然存在。为了充分发挥社会救助保障托底作用,规范民政社会救助(救急难)事项申报办理机制,真正解决基层群众办事难,市便民服务中心与市民政局在征求市法制办、区县民政部门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事项梳理,对涉及民政部门救急难事项实行“无障碍申报机制”,即:群众直接到乡镇(街道办)便民服务中心救急难办窗口提出申请,窗口受理后由乡镇(街道办)主导启动入户调查、评议、公示等特别程序,限期办结,提高社会救助效率,最大程度方便群众,同时接受便民服务平台的全程监督,有效防止了基层干部办事拖拉、吃拿卡要等问题。
  从4月20日起,我市城乡居民申请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农村五保、城市“三无”人员)、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四项民政救助事项,直接在户籍所在地的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民政(救急难)窗口申请。各区县民政部门和乡镇(街道)依据相关政策规定及程序进行审核审批。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等其他事项也将于年内统一纳入全市便民服务平台运行。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便民服务平台共受理民政“救急难”事项1128件,办结384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记者:王悦)


网络编辑:马震
信息审核:张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