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是咱古耀州的千古第一人”“我身后是明代正德年间乔志恺墓碑”⋯⋯镜头里,年过半百的李耀红一身朴素衣着,带着关中口音的讲述朴实无华,却让身后斑驳的古碑、沧桑的老墙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从碑刻考据到村史溯源,从名人轶事到遗迹探微,这位半路出家的农民,用3年时间在短视频平台上“复活”了铜川大地的千年往事,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文化网红”。
做生意、种苹果⋯⋯初中毕业的李耀红,为何会选择通过视频讲述家乡历史?这一切,源于他心中埋藏了20余年的“历史情结”。
生长于耀州农村的李耀红,自幼就对这片土地上的历史故事充满好奇。“自古以来,历史记载都比较简略,缺少具体细节。我就想弄清楚老祖先当年真实的生活,想把铜川的历史生动地讲给更多人听。”2000年前后,经营生意之余,他购置了电脑,偶然接触到《百家讲坛》电视栏目,王立群、易中天等学者的讲述让他非常着迷。“光《易中天品三国》就反复看了好几遍,深受启发。”
2021年,一条偶然刷到的历史类短视频,成为李耀红投身讲史的契机。“别人能把历史讲得活灵活现,咱家乡的故事为什么不能?”这个念头如种子般在他心中生根发芽。从此,他多了一个新身份,拿着手机走村串巷的“历史侦探”。
“历史不是戏说,必须经得起推敲。”这是李耀红始终坚持的原则。为了确保内容真实可信,他四处走访、查阅地方志、搜集史料;没有专业团队,他就钻研剪辑软件,从零开始学习视频制作。3年来,他的足迹遍布铜川大大小小的遗址古迹,通过实地拍摄、文献比对、反复考证,确保每段讲述都有据可依。
“古大丘村”“小丘独冢行宫”“照金神德寺”“古落星原上的水利工程”⋯⋯一条条精心制作的视频陆续推出。“最初做一条视频要四五个小时,剪辑全靠自己摸索。”李耀红笑着说。通过认真学习、钻研,他从剪辑“小白”成长为能在两小时内完成一条内容扎实的视频“熟练工”。
3年来,他的账号“梦回长安”已发布900余短视频,内容涵盖铜川古代名人、碑刻文化、村落变迁等。视频评论区里,常常有网友主动提供线索:“李哥,我老家有块古碑,你来看看?”也有村民热情邀约:“俺村那棵千年槐树的故事,你还没讲呢!”
如今,李耀红的视频不仅获得20万点赞,更成为许多人了解铜川的“文化窗口”。有网友留言感慨:“我就是这个村的,却不知道村名原来是这么来的,谢谢你告诉我。”
面对取得的成绩,李耀红始终保持谦逊:“现在讲的不过是铜川古代历史的‘冰山一角’。”他还给自己立下更长远的目标:“我想用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继续完善铜川古代历史的讲述,让更多人了解脚下这片土地曾经发生的波澜壮阔的往事。”
在短视频的潮流中,李耀红选择用最朴实的方式坚守:用脚步丈量土地,用考证还原历史,用真诚打动观众。正如他所说:“历史不该躺在书里,得活在当下人的讲述里。”
这位从农田走向镜头的讲述者,正在用他自己的方式,为家乡续写一段跨越千年的文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