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区县快讯

耀州区人民法院:构建立审执一体化新机制 赋能司法质效强提升

来源:微耀州 发布时间:2025-10-16 08:50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近年来,耀州区人民法院深入贯彻落实司法责任制改革要求,以“公正与效率”为主题,积极探索立案、审判、执行全流程协同联动机制,通过强化流程衔接、创新工作方法、深化科技赋能,推动形成“全链条贯通、全流程提速、全方位增效”的司法工作格局,切实将司法为民理念贯穿矛盾纠纷化解全过程。

构建全流程协同机制,推动立审执无缝衔接

运用系统性思维重塑司法流程,打破部门壁垒,构建“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一体化工作模式。立案阶段,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优化立案服务,依托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实现立案材料“一次提交、全网通办”,并建立涉企、涉民生案件“绿色通道”,对符合条件的案件优先立案、优先移送。审判环节,推行“穿透式审判”理念,要求法官在审理过程中同步审查裁判文书的可执行性,对财产保全、行为履行等事项作出明确指引。在劳动争议、交通事故等案件中,通过当庭释明法律后果、引导当事人达成履行协议,从源头减少执行争议。执行阶段,建立“立审执”三方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案件办理情况,针对疑难复杂案件联合制定执行方案。2025年上半年,共执结案件638件,执行到位金额8366.99万元,各项质效指标稳居全市法院前列。

创新工作方法,强化矛盾纠纷实质化解

聚焦“案结事了人和”的目标,创新“调立审执一体化”工作机制,将调解贯穿全流程,推动纠纷从“碎片化处理”向“系统性解决”转变。在诉前阶段,依托“一站式”多元解纷平台,整合人民调解、行业调解等力量,今年以来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84件。在审判过程中,注重“法理情”融合,通过“法官+调解员”协同调解模式,促成当事人达成履行协议。泥阳法庭在审理少年家事案件时,推行“少年家事审判无执行”理念,促使94.6%的案件当事人自动履行义务,25件案件当庭执行完毕。在执行环节,建立“自动履行正向激励+失信惩戒反向倒逼”机制,对主动履行义务的当事人给予信用修复,对拒不履行者依法采取拘留、纳入失信名单等强制措施。2025年开展的“陕亮执行·2025”专项行动中,累计拘留被执行人17人,查封财产32处,执结案件126件,执行到位金额897万元。

深化科技赋能,提升司法服务效能

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打造“智慧立案、智能审判、精准执行”的数字化办案体系。

立案环节,全面推行网上立案、跨域立案。今年以来,线上立案率达60%,电子送达8707人次,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审判阶段,依托“云审判”平台开展线上调解235次,运用智能辅助办案系统自动生成裁判文书1200余份,庭审效率提升30%。执行环节,通过“总对总”网络查控系统实现对被执行人财产的快速查询、冻结和扣划,2025年上半年线上查控财产3.2亿元,发起网络拍卖37次,成交金额1120万元。同时,建立执行案件流程信息公开平台,当事人可实时查询案件进展,这一举措增强了执行透明度和公信力。

强化监督管理,确保一体化机制高效运行

完善制度规范、加强质效考核,为立审执一体化建设提供坚实保障。明确各环节职责分工和办理时限,建立案件流转跟踪机制,实现全流程留痕管理。将立审执协同配合情况纳入法官绩效考核体系,对因工作衔接不畅导致案件超期、当事人信访的,落实责任到人。同时,依托审判管理系统定期分析案件质效数据,对长期未结案件、发改案件进行重点评查,及时发现和解决一体化运行中的问题。2025年上半年,全院案件平均审理周期同比缩短12天,服判息诉率达92.3%,司法公信力显著提升。

延伸司法职能,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

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将立审执一体化建设与服务大局、参与社会治理有机结合。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建立涉企案件“绿色通道”,推行“法官+企业”结对帮扶机制,2025年以来走访企业37家,提供法律咨询52次,审结涉企案件216件,涉案金额6742.56万元,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与林业、环保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通过巡回审判、司法建议等方式,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犯罪,推动形成生态保护合力。此外,通过开展“送法进社区”“法治副校长进校园”等活动,宣传法律法规,引导群众树立法治观念,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发生。

耀州区法院通过构建立审执一体化工作机制,实现了司法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办案质效的显著提升。该院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工作举措,努力打造具有耀州特色的司法品牌,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网络编辑:陈欣
信息审核:延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