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区县快讯

印台区:绿色生态养殖为乡村振兴蹚出新路子

来源:印台区 发布时间:2022-05-17 09:08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站在水库入口举目望去,澄澈碧蓝的湖水被丛林密布、树木葱茏的青山环绕,鸟鸣花香间,岸旁静坐的几个垂钓者怡然自得,一派清闲优美的田园风光,令人心旷神怡。

这是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印台区红土镇枣园水库的陕西琳乔绿色生态园有限公司时,映入眼帘的画面。而在这绿水青山间,琳乔绿色生态园的绿色生态养殖产业正在蓬勃发展,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养殖大棚内,技术员刘洋正在给圈养桶里的鱼儿投食,只见鱼食刚落入水中,水面犹如煮沸一般,密密麻麻的鱼儿欢腾跳跃地忙着抢食。

“这里面每个桶设计产量1万斤,一年可以养三季,8个桶年产值可以达到360万元以上。”总经理卢启超介绍说。

在从事水产养殖之前,卢启超还是一个传媒广告行业的从业者,随着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他就考虑着未来如何去转型发展。

“国家开始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给农业项目带来了广阔前景,我觉得农村才是创业发展的大舞台。”经过认真学习调研,卢启超把视野投向了农业项目。

卢启超说:“考察过很多项目,期间发现咱们铜川的水产品,大多是从西安批发来的,当地又缺少水产品养殖企业,市场前景还不错。”

确定了发展方向,卢启超就逐步停了一些广告业务,一边联系前往南方的水产养殖企业考察学习,一边拿起地图到处找合适的水库。经过多次实地勘察比较后,位于国道旁的印台区枣园水库成了最佳选择。

2020年,卢启超以个人名义承包了枣园水库及周边山坡地、沟道下湿地800余亩,于年底成立了公司,先后投入了300多万元,平整了水库周边的路面,安置了氧气机、自动投料机等设备,从此彻底踏入了水产养殖行业。

“在北方搞水产养殖一直不被看好,一开始就有人说我在铜川做不成水产养殖,我心里憋着劲,非要做好了让他们看。”80后的卢启超满怀创业激情。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卢启超将这个老旧的水库改造成了稻蟹综合种养示范区、大水面生态养殖示范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示范区、藕虾综合种养示范区、休闲垂钓示范区等五个科技试验示范区。目前已经有大水面生态养殖示范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示范区两个项目投入使用。

卢启超利用枣园水库湿地资源开展水产养殖,形成季节性的农牧渔种养结合栽培模式。稻渔综合种养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优势,既能有效促进粮食生产、农渔民增收,又可以发挥巨大的生态效益。又采用循环水圈养模式,节地节水;出境水面采用藕虾综合种养模式,项目区所有尾水经过莲藕池沉淀、生物过滤、生物净化后排入河道,出境水质达到二级水质标准。

项目建设也带动了周边群众就近务工,投产运营后又提供了一批稳定就业岗位。

“这里工作离家近,待遇保障也好,公司非常注重对年轻人的培养,学习技术的过程中,我也对绿色生态养殖有了新的认识,希望自己以后在这一方面也能有所发展。”95后的刘洋是一名大学毕业生,起初为了方便照顾家里,就近来到琳乔绿色生态园工作。

卢启超非常注重技术管理,琳乔绿色生态园建成使用工厂化陆基圈养桶养殖设备是铜川首家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这项技术是国际上最先进的水产养殖模式之一,通过物理、生物、化学等手段和设备,把养殖水体中的有害固体物、悬浮物、可溶性物质和气体从水体中排出或转化为无害物质,并补充溶氧,使水质满足鱼类快速生长需要,并且实现高密度养殖。在生产大棚内,还安装使用了智能投料和智能增氧等设施设备,实现了自动化操作,生产全过程监控,打造成集规模化、标准化于一体的高密度生态循环养殖模式。该技术的应用先后吸引了安康、宝鸡、河南等地的水产同行前来观摩学习。

为了更好地发挥人才作用和技术优势,卢启超还专门设计建造了院士专家工作站,一排干净明亮的窑洞,既富有当地特色,内部功能也十分齐全,集办公、住宿为一体,为方便技术人员前来指导工作做好有力保障。

“今年五万尾鲈鱼苗已经入池,预计6月份上市,还有三个桶准备引进鲑鱼,计划到年底的时候,做一到两个实体店,叫咱铜川人吃上铜川鱼。”看着日渐肥美的鱼儿,卢启超高兴地说道。

红土镇副镇长徐静介绍说:“绿色生态养殖只是全镇特色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红土镇坚持以党的建设统揽乡村振兴,按照‘北果、川木、南牧、西樱’思路,围绕智慧农业、生态农业、种养循环及休闲旅游等领域,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不断扩大品牌建设、延长产业链条。”

绿色生态养殖是因地制宜发展的特色产业,是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市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水产养殖生产全过程,推行生态健康养殖制度,发挥水产养殖业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中的生态服务功能,大力发展优质、特色、绿色、生态的水产品,不断探索实现水域生态环境净化和产业发展双赢的新路径。(记者:刘鑫)


网络编辑:焦勇
信息审核:曹娜